今年以来,嘉峪关市雄关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推行“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模式,全力疏通治理堵点,切实写好“嘉和善治”大文章,为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典范城市聚力赋能。
“融合+资源” 明晰网格优化脉络
构建以全科网格为基础的基层治理体系,实现区域化监管全面覆盖。配备网格力量共计8615名,设立党员中心318户,面向居民制作网格服务力量公示牌2258块,公示于网格、小区、楼栋等处。开展网格力量培训学习34次,网格呼叫169次,网格力量下沉125次,解决问题130个,走访重点关注群体7185人次,有效构建“党建+网格+治理”的工作格局。
“融合+联动” 助推建设幸福社区
紧扣社区提档、物业提标工作任务,加强与各部门单位协调联动,合力破解“疑难杂症”。配合社区提档行动组完成社区绿化提升改造计划2处、15分钟便民生活圈社区工坊选址2处、“老旧小区”改造12个、非机动车充电设施12处。完成老年大学、党群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维修改造项目6个,形成“一中心多站点”布局,把党建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融合+需求” 激发自治共享活力
精准对接居民群众需求,拓展服务新形式,探索建立小区治理“创新路径”。组织开展“巧手制扇”“趣味运动会”“厨艺大比拼”等邻里文化节系列活动365场次,有效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建立健全居委会成员联系群众机制,推进居民公约品牌化建设,修订完善35个小区居民公约,统筹开展网格议事、楼院理事、小区协商、楼门说事等多层面协商活动73次,解决事件121项。引导居民依据兴趣爱好、特色专长和服务需求成立各类“微组织”,充分发挥其在链接社会资源、丰富文体活动、调解邻里纠纷、增强社会活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批“合小美工作室”“铁大叔说事亭”“银龄聚力议事会”等自治品牌在居民群众中取得良好的口碑。
“融合+平台” 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制定《信访矛盾纠纷“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制度》,优化“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流程图,成立18个调解中心,组建24支“小微调解”专家团队,推动“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落实落细。今年以来累计化解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16件,成功调解市矛盾调解中心转办矛盾纠纷201件,创稳提级的基础不断夯实。持续推进“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大提升”行动,更好地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苗丰俊)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