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雄关街道“五民工作法”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

发布时间:2023-12-07 15:53:49     来源:法治甘肃网

办实惠民生的事  办好顺民意的事

——嘉峪关雄关街道“五民工作法”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苗丰俊

  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嘉峪关市雄关街道把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的“五民工作法”激发居民自治活力,着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

民事民提汇民意

  以开展调查研究为契机,积极开展“民情大走访”和“我为社区建一言”活动,开设社区便民服务热线和居民网格交流群,在办公区域、办事窗口设立建议箱和群众留言簿,通过“固定+流动”“线下+线上”等多种形式,收集意见建议90余条,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定期对群众意见建议进行梳理,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聊天问需,并一一记录在“账”,按照事项轻重缓急、难易程度采取“星级研判议题法”确定事项办理顺序。

民事民议集民智

  深化拓展社区议事多方会商模式,建立起以社区干部、业委会成员、居民代表为固定成员,职能部门、专业人士等非固定成员按需参与的多元主体议事架构,完善“联席议事、民情恳谈”分层议事机制和社区党委、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四方协调议事机制,打造开放包容、互动有序的对话平台,累计召开联席会议148次,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治理最广泛的参与者。

民事民决顺民愿

  基层党组织制定协商议事制度,完善民众参与的决策程序,推广征集议题、议题审定、议前调研、协商议事、公示公开、落实反馈的“六步议事”工作流程,有序引导群众把对社区治理的意见建议都摊到“桌面”上,协商讨论并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建议49条,促使居民从旁观者向决策者转变,增强主人翁意识,真正让群众成为社区治理的最终决定者和最大受益者。

民事民办惠民生

  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培育组建了铁南社区“铁大叔”议事团、绿化社区“和事佬”工作室、峪苑社区“茶峪苑香”调解室等居民志愿服务力量和协商议事平台,把离退休党员、居民志愿者等凝聚起来,共同解决群众关心的物业服务、公共设施、矛盾纠纷等热点难点问题184个,开展居民运动会、公益集市、邻里文化节等群众性活动36场次,动员居民主动参与最美家园创建和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把社区打造成为居民群众的生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

民事民评聚民心

  完善以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机制,全面推行社区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机制,邀请驻本社区的企事业单位和群众组织代表列席居民会议,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社区治理的标尺,准确、有效、真实地反映工作成效。针对最突出的物业矛盾问题,组织社区干部、居委会成员、业委会成员、居民代表,积极参与物业服务企业“星级”评定,共同督促物业强化管理、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