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治融合”共建幸福美好家园
——嘉峪关建设社区创新社区治理模式的探索实践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苗丰俊
“八五”普法以来,嘉峪关市钢城街道建设社区聚焦普法依法治理,积极探索实践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五治融合”社区治理新模式,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共建幸福美好新家园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建设社区的这一创新做法荣获全省首批普法依法治理十大创新案例。
社区志愿者开展普法宣传活动(2023年9月16日拍摄)。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苗丰俊 摄
近年来,建设社区不断深化“社区+网格”两级法治平台建设,吸纳92名“法律明白人”、17名“法治带头人”充实网格,构建起“1+1+N”法治队伍,让“小网格”发挥法治“大效应”。整合政法力量,深化“警网融合”“检网融合”“法网融创”“司法与网格融合发展”工作机制,通过会商研判、走访巡查、“送法进格”等活动,实现资源在网格内联用、问题在网格内联治、服务在网格内联动。依托“三官一律一所”进社区活动,延伸组建了“家和兴”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小组和“邻里睦”物业邻里矛盾纠纷调解小组,形成以社区党委为中心,条块结合、共驻共建“法治联合体”。同时,依托“小马扎”普法宣传队、“蒲公英”法治小分队、“小红帽”巡逻队和法治楼栋、800米法治大道,大力开展法治宣传,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法治教育。
建设社区还组建了“邻里帮帮团”,细化为“民主议事团、家园守护团、爱心帮扶团”3支队伍,深入群众当中,组织开展“老邻居天天见”“邻里之间问声好”“反邪防邪大家谈”“楼栋卫生大扫除”等特色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构建邻里和谐关系。创新打造“你好,邻居”特色品牌,围绕“爱在邻里”“爱在小区”“爱在建设”“爱在我嘉”四条主线,创建“家和、邻和、人心和”示范单元3个,以楼道“微单元”推动“微自治”系统运转。深入推行“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自治管理模式,坚持用好工作例会、做好业务培训指导、讲好网格故事,释放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活力。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