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湾村:“四化”模式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3-11-24 11:22:08     来源:法治甘肃网

  近年来,嘉峪关市塔湾村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探索完善“红色圆周率·治理先锋”党建品牌,创新推行党建引领“常态化”、服务管理“网格化”、共享服务“多元化”、调解纠纷“提前化”的“四化”工作模式,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党建引领“常态化” 基层治理添活力

  充分发挥网格内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全村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组织生活等进行全面动态管理。同时,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制度,切实把议事“送”到居民家门口,形成党组织牵头的“村委会代表+居民代表+社会组织+专业人士+模范带头人”的新型议事主体,有效回应群众呼声,满足多元需求。

村庄管理“网格化” 社会服务无盲区

  严格按照“1+3+M+X”的模式,由镇村在编人员担任网格长、村民小组长担任网格员、帮扶单位行政人员参与网格工作、吸纳村民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不断激活社会力量,增强创新活力。村委会以网格化为基础,形成“支部-党员”“党员-群众”“组长-居民”三套网格化管理模式,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建立进城务工党员微信公众群,打造“指尖课堂”,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网格治理,实现网格化管理无漏洞、服务无盲区。

共享服务“多元化” 群众需求不落空

  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委会根据承接办理的社会服务事项特点和群众不同需求,分类归纳出各类办事指南,提供全方位服务。积极鼓励村民参与村庄治理,建立村民心愿清单,做到有目的性地为群众服务,有针对性地预测、预防各类安全隐患。同时,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网格员牵头认领村民微心愿,提供志愿服务,真正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截至目前,村民整修水渠、道路改造、高标准农田整治等50余个需求得到有效回应。

调解纠纷“提前化” 提升群众满意度

  充分发挥党员联系群众作用,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机制,始终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做到防范在先、预警在前,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问题解决在初始,确保做到群众诉求及时了解,问题风险及时处置。利用好“两代表一委员”在基层治理的优势,充分利用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提前介入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过程,积极协助调解委员会参与纠纷调解,第一时间做出回应,第一时间收集上传,第一时间分流指派、协调处置,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截至目前,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0余件,信访事项群众参评率和满意度均达到100%。(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苗丰俊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