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社区法治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嘉峪关市钢城街道建设社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党建引领法治建设,将法治动能融入社区治理工作中,逐步构建起资源集聚、数据赋能、多元参与、空间重塑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抓主体 “建”法治体系
建设社区整合政法资源,深化“警网融合、司法与网格融合发展、检网融合”工作机制,通过会商研判、走访巡查、“送法进网格”等活动,实现社区网格与政法力量一体化推进。深化“社区+网格”两级法治平台建设,构建“17+”网格法治模式,组成了一支17人的“法律明白人”队伍,吸纳92名热心公益事业、知法懂法的居民充实网格法治队,构建起走访群众、掌握民情、发现问题、分层办理闭环模式。
抓机制 “筑”法治根基
以社区综治中心为主阵地,依托“三官一所一律”进社区,聚集辖区资源,延伸组建了2个矛盾纠纷调解小组,建立召开分析研判会、考核评价“两大”机制,形成以社区党委为中心,条块结合、共驻共建“联合体”。探索建立“专业律师+网格员+法律志愿者”法律顾问运行模式,建立“一单三表”,提高矛盾纠纷“发现率”“化解率”,对17个网格重新科学合理划分,通过“综治E通”线上采集、受理、反馈信息,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提升社区治理信息化水平。
抓重点 “强”法治举措
紧紧抓住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居民代表等“关键少数”,通过开展法治讲座、在线法治学习等方式,提高“关键少数”法治意识,同时发展成为“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后备力量。将“法治+党建”相融合,把党规党纪、党风廉政、行政法律法规等列入学习内容。建立“法治大讲堂”,通过专业人士以案释法,提升群众法治素养。依托“家和服务工作台”,通过“三个一”工作法(每月一次民意征集、每月一次协商议事、每月一次自治行动),着力打造共治、共建、共享的“五好社区”。
抓载体 “树”法治思维
依托“七室一厅一平台”和“平安甘肃智慧平台”数据信息平台,对辖区矛盾纠纷、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特殊群体等情况定期进行分析研判。组建“5+N”矛盾调解队,化解电梯安装、噪音扰民、楼房漏水等矛盾纠纷8起。依托“小红帽”巡逻队,深入辖区主干道、小区、偏僻地段等重点区域进行巡逻防控,逐一排查安全隐患。依托公众号、网格群、“小马扎”普法宣传队、“蒲公英”法治小分队等“线上+线下”平台,向群众讲解宣传法律法规知识。打造了2个“法治楼栋”、800米“法治大道”,让“小楼道”成为维护“大和谐”的阵地。(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苗丰俊)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