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嘉峪关市钢城街道五一社区积极探索“五微”治理新模式,坚持“内强素质、外强服务”理念,抓服务、强治理、惠民生、促和谐,用“平安指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微课堂”提升学习“创造力”
五一社区通过深入开展微竞答、微热议、微互动和微实践的“四微学习”,助力党员干部学思践悟提能力。开展干部“微课堂”讲座23次,开展业务知识“微测试”23次。通过“小马扎”宣讲微课堂推动政策传万家,党员干部学习“创造力”进一步提升。
“微自治”激活治理“微细胞”
社区构建“党委+支部+居委会”模式,织密小区治理微网格,通过“大党委”联席会、居委会、业委会等,以激发“微细胞”为目标,充分发挥党员群众在社区治理中的点滴力量,有效解决了邻里纠纷、物业管理、噪音扰民等问题。业委会积极探索小区自治新模式,充分发挥每一个党员就是一个“红色细胞”力量,引导居民充当“小区规划师”,发动居民当好小区改造“质监员”。通过实行“微自治”“微细胞”主动作为,让为民服务更顺畅,让小区建设更有力。
“微服务”点亮居民“微心愿”
党员群众加强走访入户,抓住居民最关心的事情,从一点一滴的微小服务做起,持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网格员联系派出所找回失主丢失的卡包等物件、解决国土资源小区54号楼1单元门前通道处下水管道堵塞问题等,真正为居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通过“微服务”,点亮居民“微心愿”,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微积分”提升治理“融合力”
以“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要事共商、活动共办、服务共抓、资源共享”为目标,以社区党组织为轴心,辖区单位、商业门点以及党员、群众、志愿者等广泛参与形成联盟组织,搭建起党建工作一起抓、辖区发展一起干、服务群众一起上的平台。结合互联共转活动,不断加强社区志愿服务队力量,对党员志愿者实行积分制管理,目前共有57个党组织的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967人。将党员合理划分到各个网格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实行累计积分管理,做到志愿者服务网格化、服务项目精细化,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融合力”。
“微实事”构建社区“朋友圈”
持续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调处矛盾纠纷9起19人,矛盾纠纷调处率达100%;落实12345平台救助5件,办结率100%。以科普社区创建为契机,采购党史类、科普类等图书500余册,持续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多满意服务。合理设置社区各功能室,将活动大厅按不同时间段安排不同课程开展各类活动,进一步丰富居民文化活动。通过将“微实事”落细、落实,进一步筑牢社区服务“朋友圈”。(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苗丰俊)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