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平安“枫”景图 建设幸福新家园
——嘉峪关人民社区推动基层治理取得新成效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苗丰俊
近年来,嘉峪关市雄关街道人民社区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机制,通过构建“党委领导、法律护航、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一体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及时有效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稳步推进基层治理取得新成效。
搭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
争做网格“和事佬”。在调解居民矛盾纠纷、构建和谐社区中,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员“连接器”作用,真心实意与居民沟通,想民之所想、思民之所思、排民之所忧、解民之所难,争做居民的“贴心人”“和事佬”,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社区”。
搭建小区“家常点”。社区在每个居民小区设立了“家常点”,将“桌上谈”“闭门办”变为“实地看”“现场议”,做到“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在谈笑间与矛盾双方当事人“拉家常”“摆利弊”,帮助当事人打开心结、定分止争,将矛盾纠纷化解于无形。
充当社区“调节器”。社区居委会成员主动作为,积极参与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居民李某从小与奶奶、叔叔一起生活,在办理户口迁出和给孩子办理落户手续时与叔叔发生矛盾。社区居委会主任经过多次上门做工作,并耐心释法说理,促使双方达成谅解,矛盾纠纷得以化解。
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社区健全共建协调机制,积极推进社区事务与相关单位共建、共治、共享,形成了“横向到边”的基层治理工作格局。社区网格员接到多名居民反映,小区门口新开的一家用品专营店门头广告和宣传内容给居民造成了心理不适。对此,社区第一时间向民政、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咨询了相关政策法规,然后协调共同实地现场办公,敦促店主现场拆去了广告牌,有效排除了居民的困惑
社区创新方式不断提高普法实效性,持续做好“以案说法”普法教育,利用新媒体,及时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做到家喻户晓;在便民大厅设置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岗,每周二开展法律咨询,引导居民学法、懂法、用法,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对社区依法治理的作用。凝聚政法资源力量,发挥“三官一律”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专长优势,打造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创新矛盾纠纷化解“联调联动”方式,对突发的矛盾纠纷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
用足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办法
用德调处,打好“‘五老’牌”。社区召集德高望重人员组建“五老”队伍,利用“五老”人员亲和力、说服力、感染力比较强及威望优势、经验优势、亲情优势比较明显的特点,组织“五老”人员经常向居民宣讲政策法规,答疑解惑,并协助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用情调处,打好“感情牌”。社区总结工作经验,集结了一支以社区工作者为主体,楼栋长、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志愿者、热心居民等社会力量齐参与的人民调解队伍。居民反映楼上漏水引发的矛盾纠纷,社区充分借鉴发挥“枫桥经验”,让楼栋长带领调解员积极参与调解,在情感交流中打开当事人心结,楼上住户第二天就更换了家中水管。
用心调处,打好“人文牌”。通过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开展道德讲堂活动,营造“户户争创好家风、人人争当文明人”的社会氛围。依托“庭院党支部”阵地,探索设立“家常点”,欢迎小区居民拉家常,在家门口分享快乐、倾诉忧愁。社区工作人员在与居民拉家常过程中掌握民意,解决问题,增进感情,有效推进社区治理取得实效。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