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惩” 精准“治” 有效“防”
——嘉峪关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净化政治生态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苗丰俊 通讯员 李婷婷
2022年,嘉峪关市纪检监察机关重拳惩治腐败,补全制度漏洞,强化廉政教育,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贯通协同,同时同向综合发力,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一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418件、检举控告95件,处置问题线索79件,立案41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5人。
强化“不敢腐”的震慑
2022年以来,嘉峪关市纪委监委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执着,正风肃纪、反腐惩恶。
以“六个严查”为重点,集中力量查处医疗、金融、工程建设等领域严重职务犯罪案件4件,采取留置措施5人,移送审查起诉3人。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对1名市管领导干部涉嫌行贿犯罪问题立案审查,对1名涉嫌行贿犯罪的涉案关键人员立案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
在惩治领导干部腐败的同时,持续加大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整治力度。2022年,先后紧盯重要节点开展明察暗访3轮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和群众身边“微腐败”9件19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人,通报典型案例7起。
“没有严厉惩治这一手,纪律就不会‘带电’、监督就不会‘长牙’、制度就会成为‘稻草人’。”嘉峪关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始终保持反对和惩治腐败的强大力量常在,保持零容忍的警醒、零容忍的力度,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
扎牢“不能腐”的笼子
为强化源头治理,有效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构建,嘉峪关市纪委监委积极探索方法路径,既做实查办案件“前半篇文章”,又突出监督警示、整改治理“后半篇文章”,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
强化日常监督,注重源头预防,出台《关于促进党内监督同其他监督贯通协同的实施意见(试行)》,配套制发《关于推进党内监督同其他监督贯通协同重点事项联动监督工作安排》,建立“室组”联动机制等制度机制,不断整合运用监督执纪力量,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监督体系。
紧紧围绕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和涉粮领域、供销社系统领域腐败问题整治等重点工作开展监督检查、专项整治,先后形成监督专报53期,下发77份工作提醒函,督促整改问题454个,发现涉粮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线索3件,办理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群众投诉举报25件。同步谋划整改治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信为鉴”工作,督促各级党组织认真对照信访举报反映的苗头性、倾向性和突出问题,从小处着手,及时发现“病灶”,纠治“小病”,防止“大病”。
“我们深入开展以案促改工作,对近年来查处的典型案例系统分析,归纳易发多发的5个方面共性问题系统治理,督促有关党组织靶向纠治。”嘉峪关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检举控告、初次检举控告数同比分别下降4.5%、17.2%、21.2%,增量明显减少,标本兼治成效明显。
筑牢“不想腐”的堤坝
2022年,嘉峪关市纪委监委坚持正向教育和反面警示相结合,持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守初心正心铸魂、拒腐防变戒腐慎行。
聚焦重点、紧盯节点,在全市范围内创新开展“一月一主题、一题一特色”系列活动,以“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廉政套餐为载体,采取“学廉、育廉、宣廉、忆廉、颂廉、展廉、赛廉、传廉”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了红色家风传承、年轻干部廉洁从政教育、举办党纪法规展览、开展党纪法规知识竞答等主题活动,通过系列廉洁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涵养初心使命。持续用好不敢腐的成果,充分发挥用身边案例教育身边人的警示效果,加强教育警醒。先后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通报曝光典型案例、现场宣布处分决定、组织旁听庭审等,把处分决定“一张纸”变成警示教育“一堂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耻知止。
“查办案件不是目的,给予处分也不是终点,更重要的是推动案发单位修复和净化政治生态。”嘉峪关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继续积极探索“三不腐”贯通融合的有效载体、实践路径,运用“全周期管理”方式,贯通从严“惩”、精准“治”、有效“防”,把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效能、不能腐的刚性制度约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融于一体,不断放大治理效能。
责任编辑:高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