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白沙镇“文明实践+法治广场”赋能乡村治理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近年来,清水县白沙镇探索“文明实践+法治广场”乡村治理模式,结合乡村建设,在赵沟村建设《民法典》主题广场、普法长廊,在白沙村建设法治长廊,在箭峡村建设学法亭,在桑园村建设数字化法治广场,不断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普法工作,推动普法宣传常态化,乡村治理法治化,逐渐形成人人学法、干群懂法,遇事用法的良好局面。
建设法治文化广场 打造法治宣传主阵地
依托文化广场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民法典》为主题,在赵沟新村广场建设主题法治广场,设立多个宣传栏,在巷道内布置法治宣传标语、宣传画等,在文明实践站长廊设立法治文化宣传牌,打造法治长廊1处,让法治文化随处可见。箭峡村遵循“普法、议事、休闲为一体”的理念,建立“学法亭”,让群众在休闲娱乐、集体议事的同时开展学法。桑园村结合“数字党建学习园”,设立二维码桌形立牌,注入法治文化,建设数字化学法平台,每一个立牌标注法律内容,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进入学习平台,浏览或聆听自己想要学习的法律知识。法治广场成为法治宣传的主阵地,灵活直观,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学法平台。
加强普法队伍建设 培训乡村法律明白人
白沙镇每年组织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由司法所牵头,从镇村干部到党员,再到农村致富带头人、志愿者等各个层面的群众,不断扩大培训覆盖面,以《宪法》《民法典》《反有组织犯罪法》《人民调解法》《乡村振兴法》以及农村适用法律为主要内容,为镇村两级培训多批法律明白人,充实壮大全镇普法队伍建设,同时,将普法队伍纳入文明实践所(站)建设,进一步健全普法组织机构,为法治文化宣传提供组织保障和人员保障,在推动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的同时,推动普法培训全覆盖,实现普法工作常态化,为乡村治理注入新动能。
依托文明实践活动 推动普法宣讲入民心
将普法工作纳入文明实践活动年度任务清单,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单位组织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法治宣讲、普法宣传主题实践活动以及法律进校园、进村、进宗教场所等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固定+流动”“集中+分散”的方式,采取走村串巷、走访入户以及村级大喇叭等形式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实现法治宣传常态化,让法治知识入耳、入脑、入心。同时,邀请县法院、县司法局专业人员以巡回法庭的方式开展以案说法警示教育活动,向群众普法。
责任编辑:高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