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坪村有个“柿柿如意”调解室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近日,走进天水市麦积区社棠镇郭坪村,黄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喜鹊叽叽喳喳叫不停,群众在柿子树下有说有笑,一幅美丽和谐的画卷映入眼帘。
在郭坪村,有一个让群众津津乐道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工作室结合群众喜欢在柿子树下纳凉、休闲、赏景的习惯,充分利用“3335”调解工作法,将邻里纠纷、婆媳矛盾、民间借贷等矛盾纠纷调解放在凉亭里、柿树下,深入开展阳光调解,被群众形象地称为“柿柿如意”调解工作室。
据村里人讲,“柿柿如意”调解工作室是由郭坪村离任村支书郭彦生于2021年申请设立的个人调解工作室,郭彦生是一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从1993年担任村干部直到2020年退休,从事人民调解工作30余年,探索出“3335”调解法工作法,化解村里村外大小矛盾上百件,获得麦积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3335”调解工作法的核心要求是:做到“三公”(公平、公正、公开)、“三勤”(脚勤、嘴勤、手勤、“三依”(依法、依理、依情)、“五心”(耐心、真心、诚心、决心、信心)。工作室发挥品牌引领作用,通过吸纳法律明白人、乡贤、“五老”、网格员和法律顾问等加入调解志愿队伍,健全源头预防机制,完善就地调处网络。同时,工作室将普法宣传、道德教化、情感关怀贯穿于矛盾调解的全过程,及时将各类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目前,“柿柿如意”调解工作室已成为郭坪村的“公平秤”,不管是“路不平、灯不明”,还是“家不宁、车难停”,只要涉及到法律和矛盾的事情,大家纷纷找工作室咨询或化解,“有纠纷找老郭”已成为郭坪村群众的共识。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