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创新“三五”工作法促进邻里和睦社会和谐

发布时间:2022-09-18 15:20:38     来源:法治甘肃网

当好群众身边的“和事佬”

——天水市创新“三五”工作法促进邻里和睦社会和谐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通讯员 张媛媛

近年来,天水市坚持党的领导、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固本强基,聚焦群众身边的邻里、家庭纠纷,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形成了“五网”联动、“五诊”联民、“五法”联调的“三五”工作法,全市刑事、治安案件,特别是“民转刑”“刑转命”案件逐年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五网”联动  筑牢化解矛盾的“压舱石”

前不久,秦州区盛源社区泰山东路小组网格员在了解社情民意时,听到群众纷纷反映李某家小孩脸被邻居王某家小孩在玩耍时不小心伤了脸部,矛盾双方各不相让。得知这一情况后网格员联合社区民警一起上门做思想工作,将这一矛盾成功化解。

把网格作为邻里、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基础单元,统一编码、整合资源,实现“五网”联动,筑牢化解矛盾的“压舱石”。

政治建“网”,在网格、小区、楼栋等基层单元成立永久性基层党组织,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实行机关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开展“双报到”,天水市13.3万名党员到小区、村党支部报到并认领岗位,切实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划片密“网”,按照“因地制宜、相对集中、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原则,在网格内划片、设立片长,开展普法宣传、矛盾调处、治安联防等工作。建立单位包抓小区和民警联系村、小区制度,会同片长共同开展工作,做到联系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全方位。智慧管“网”,加快推进小区、村组公共安全视频建设联网应用。自治强“网”,推行“四方议事会”“家事合议庭”“居民说事”等做法,组建“巾帼调解队”“金牌调解团”、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文化育“网”,通过并实施《天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体性法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孝老爱亲模范评选为抓手,涵养崇德向善风尚,促进邻里和睦、家庭和谐。

“五法”联调 当好群众身边的“和事佬”

今年3月,经网格员走访了解,天水市秦州区平南镇黑林村村民方某某长期遭受丈夫罗某某家暴,且丈夫拒不离婚,双方矛盾激化升级,有可能导致“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秦州区综治中心立即组织法院、妇联、公安、司法、心理咨询协会以及镇、村负责人组成联合调解专班,研究制定化解方案。

微信图片_20220918152358

近日,天水市公安局麦积分局元龙派出所化解一起矛盾纠纷。图为群众为派出所送锦旗。(天水市公安局麦积分局供图)

在区综治中心组织协调下,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经过6次集中调解、10多次电话和微信劝导,罗某某承诺将不再实施暴力行为,并同意离婚。

据了解,天水市采取“五法”联调,当好群众身边的“和事佬”,将矛盾调解做到百姓身边。

针对婚姻家庭纠纷,采取“冷却待机调解法”,找准时机、把握火候,在一定时间内采取“拖”的办法,为当事人正在冲动的情绪降温,待双方情绪趋于理智后再进行调解。针对赡养、抚养等家庭纠纷,采取“亲情感化调解法”,围绕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侧重于传统美德教育,从人情伦理角度,引导当事人珍视亲情、互谅互让,推动纠纷解决。针对人身伤害赔偿纠纷,采用“求同存异调解法”,着眼于化解主要矛盾,不纠缠细枝末节,在严格遵守法律的前提下,积极与双方当事人沟通调解,促使双方不仅达成赔偿共识,更化解了心中积怨。针对邻里家庭经济纠纷,采取“判例参照调解法”,调解前,在宣传讲解有关政策、法律规定的同时,尽可能将以往类似调解或判决案例提供给当事人,拉近当事双方预期,降低调解难度。针对征地拆迁、界址通行、通风采光等纠纷,采取“现场勘察调解法”,听取双方当事人陈述,现场勘察了解实际情况,由有关专业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界定,走访邻居和亲朋好友进行深入了解,召开居民议事会由大家共同评判是非,作出合理的结论,促成纠纷调解。

“五诊”联民  搭建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为了做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到位,天水市采用“五诊”联民工作法,搭建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主动下访及时“出诊”,对重大疑难邻里、家庭矛盾纠纷采取市县乡三级领导主动接访下访,包案、定人、定责、限时的办法,一事一方案、一人一方案。“三调联动”灵活“会诊”,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建立“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3021个,大力培育发展以“和雨东矛盾化解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代表的第三方矛盾纠纷化解组织,积极推行“一稳二清三公开”工作法,形成了“三调联动、多位一体”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特事特办高效“急诊”,全力防范因邻里、家庭纠纷引发的“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对因矛盾纠纷的报警案件,在出警的同时,网格员及相关调委会人员同步化解。对命案风险预警预测预防系统红色和橙色预警,成立工作专班,全面疏导稳控,有效防止矛盾纠纷升级激化。疏导情绪全天“听诊”,以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为抓手,率先在全省建成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下设心理疏导服务、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援助热线和心理健康4个分中心,组建了48人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上线运行社会心理服务云平台,年均开展心理咨询和疏导800余人次。督办回访跟踪“复诊”,对已化解的邻里、家庭矛盾纠纷按“属地管理原则”由乡镇(街道)定期回访、动态跟进,重点回访矛盾纠纷是否真正化解、达成的协议是否履行到位。同时,市、县区随机抽查、跟踪问效,确保案结事了。

责任编辑:高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