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发力”激活调解新动能——天水打造人民调解赋能基层治理新样板

发布时间:2025-10-09 16:24:01     来源:法治甘肃网

今年以来,天水市通过强基础、建机制、树品牌、开新局“四维发力”,打造人民调解赋能基层治理的“天水样板”。

武山县王河村巧妙利用村内古柳树这一村民熟悉的场所,在郁郁葱葱的绿荫下,让调解不再是冷冰冰的程序,而是充满温情的家常对话。

王河村整合村内优质资源,精心组建了一支由村干部、老党员、乡贤、法律顾问构成的“柳下和解”志愿服务队,为村民提供免费调解服务。这支队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多元调解合力,针对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采取精准化解策略。

据介绍,天水市构建“一镇(街道)一品”格局,“柿柿如意”“好闫好语”调解室及“巾帼调解队”等特色品牌将调解融入群众生活,凭借独特风格扩大影响力,成为基层矛盾化解的“金字招牌”。

此外,天水市推行“调解+法治宣传”“调解+法律服务”“调解+大数据”等多元化解模式,“专业性调解+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成效显著,形成“六步工作法”“随手调”等一批可复制的基层治理经验,以创新引领人民调解赋能基层治理长治久安。

前不久,秦州区中城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了一起长达三年的租房纠纷。

介某自2014年起将房屋出租给温某用于办公,双方长期合作关系融洽。然而,近三年来,因温某经营困难,陆续拖欠房租及物业费共计10万元,双方多次沟通无果后,合作关系陷入僵局。

为解决这一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动介入,历时两个月开展数十次调解工作。调解员采取“面对面”沟通方式厘清争议焦点,通过“背靠背”方式分头疏导情绪,同时结合民法典中关于租赁合同的法律规定,耐心向双方释法明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温某通过分期付款方式逐步偿清欠款,介某也同意给予一定的宽限期。 

“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就有人民调解员”。天水市大力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调解组织体系,全市建成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2859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114个,个人调解工作室104个。人民调解员达10848人,其中专职调解员3197人。分级培养一级至四级调解员1417名,累计培训调解员16402人次,23名调解员、9个调解组织获国家级、省级表彰。

同时,天水市积极推动人民调解场所规范化、制度规范化、流程规范化建设,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格局。健全完善“个案补贴”管理办法,规范“三项经费”和“以案定补”保障机制,充分调动调解员积极性,为基层调解工作保驾护航。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