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为本解纠纷!娘娘坝镇妥善处置养殖场异味问题,擦亮基层和谐底色

发布时间:2025-09-22 11:15:55     来源:法治甘肃网

  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杨帆)夏日的风掠过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孙集村的田野,空气中褪去了往日萦绕不散的刺鼻异味,只余草木与泥土的清新。“以前夏天不敢开窗,晾衣服得盯着风向躲着养殖场,现在好了,镇里把问题解决了,晚上敞着窗睡觉都舒坦!”近日,孙集村村民面对上门回访的镇干部,笑着细数生活的变化,话语里满是对矛盾化解的认可。这场从 “避之不及” 到 “舒心宜居” 的转变,正是娘娘坝镇以精细化基层治理破解民生难题、勾勒乡村和谐图景的生动实践。

  时间回溯至半年前,孙集村种殖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扩大经营规模,养殖数量大幅增加,随之而来的异味问题逐渐成为村民的“心头堵”。每到夏季高温时节,养殖场内粪便发酵产生的气味随风扩散,不仅让周边村民晾晒的衣物沾满难闻异味,就连日常开窗通风都成了奢望。村民们多次与合作社协商,却始终因意见分歧陷入僵局——村民担忧生活环境持续恶化,合作社则顾虑整改成本过高影响经营。矛盾一步步升级,甚至出现村民阻挠合作社运输饲料的情况,原本和睦的邻里关系变得紧张,合作社的发展也陷入停滞。

  “群众的诉求就是工作的‘信号灯’,再小的矛盾,关乎民生就是大事。”娘娘坝镇党委、政府在获悉情况后,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迅速启动 “部门联动 + 法理情融合” 的矛盾处置机制。由镇政府牵头,联合环保、畜牧、综治、司法等多部门组成专项工作组,直奔孙集村,以 “解民忧、促和谐” 为目标,全力破解这起民生纠纷。

  要化解纠纷,必先找准 “病根”。工作组首先从 “专业破题” 入手: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携带大气采样设备,在养殖场周边不同点位、不同时段开展异味浓度检测,通过精准数据锁定核心问题 —— 异味主要来源于粪便堆积处理不及时、养殖密度过高;畜牧部门技术人员则深入养殖场内部,结合养殖品种、圈舍布局等实际情况,现场制定针对性整改方案,建议合作社分区域建设粪便发酵沉淀池,采用生物降解技术处理污染物,同时适当降低养殖密度、搭配环保饲料减少异味产生,并承诺后续定期上门指导技术落地。专业的检测数据与可行的整改路径,为矛盾化解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有了 “治病药方”,更要解开双方 “心结”。针对村民与合作社的对立情绪,镇综治中心和司法所工作人员化身 “桥梁纽带”,搭建起 “面对面” 沟通的平台。他们先向合作社负责人解读《环境保护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 “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企业必须承担起环保主体责任;随后又与村民算 “经济账”“民生账”,介绍合作社每年为村里提供 10 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户增收的实际贡献,引导大家理解 “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发展解决”。在多轮调解会上,工作人员还鼓励双方换位思考:合作社负责人走进村民家中,亲身体验异味对日常生活的困扰;村民代表也参观养殖场,了解经营压力与整改难点。一来一往间,对立情绪逐渐消解,理解与包容在沟通中慢慢滋生。

  最终,在工作组的见证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合作社承诺 3 个月内完成粪便处理设施改造,每月向村民公示整改进展;村民则同意在整改期间不阻挠合作社正常经营,共同监督整改效果。如今再走进孙集村的养殖场,新建的沉淀池整齐排列,除臭设备有序运转,曾经刺鼻的异味消失无踪;村民们重新在院子里晾晒衣物、围坐聊天,合作社的养殖生意也重回正轨,实现了 “民生保障” 与 “产业发展” 的双赢。

  这起 “气味” 纠纷的化解,只是娘娘坝镇深耕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始终围绕 “平安乡镇” 建设目标,以 “预防在先、化解在早、处置在小” 为原则,构建起一套全链条、多层次的矛盾治理体系:由分管政法副书记定期牵头研判辖区治安形势与矛盾隐患,发动网格员、村干部、驻村民警开展拉网式、常态化排查,确保矛盾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建立 “村级首调 + 镇级联调” 双轨机制,让 90% 以上的矛盾在村级层面得到化解,减少矛盾上行;将调解成效纳入村居 “三同考核”(同部署、同落实、同奖惩),定期组织全镇 28 个村的调解员开展婚姻家庭、土地承包等高频纠纷领域培训,提升专业调解能力;推行 “首接负责 + 限时办结 + 满意度回访” 闭环管理,对重复投诉事项实行镇长督办,对重点信访案件采取 “每周会商、包案到人、一案一策” 模式,成立专班入户化解,确保每起纠纷都有回音、有结果。

  从破解一桩桩民生 “小事”,到织密基层治理 “安全网”,娘娘坝镇用实际行动证明:基层治理的核心,在于把群众的 “烦心事” 当成 “心头事”。以专业方法破题、以真诚态度沟通、以完善机制兜底,为乡村和谐发展筑牢根基。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