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山县城关镇,群众发生矛盾第一时间都会想到网格员,网格员通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及当事人“联心”说事,以拉家常、聊近况,耐心倾听群众心声的方式,解决群众诉求。
今年5月,城关镇东关社区网格员在走访中得知,菊香名府小区一住户,因楼上邻居暖气管道破裂、大量渗水导致自家房屋及家具受损。
双方在具体赔偿金额上互不相让。得知这一情况后,网格员及时将这一情况上报社区,社区及时联合司法所,并邀请居民代表上门调解。调解人员充分发挥“和事联心”调解法的优势,展开劝解说和工作,最终促使双方在赔偿金额上达成一致。事后,网格员通过电话跟踪回访,消除潜在风险。
7月8日,武山县城关镇杜塄村网格员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 摄
据介绍,城关镇创新打造“和事联心桥”调解品牌,建立“接待登记—下访调查—分析研判—联合调处—跟踪回访”一站式服务流程,不断下移治理重心、延伸服务触角,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不仅如此,城关镇科学调整优化基础网格9个,配备专职网格员82名,对婚姻家庭、土地纠纷等重点领域开展日常性、拉网式排查,切实将风险消除于萌芽、矛盾消解于未发。
“网格员以网格为单位,定期深入居民家中开展走访摸排工作。”城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对居民反映的诉求,网格员认真记录,针对容易产生矛盾纠纷的重点人群和区域,社区网格员进行重点关注的动态跟踪。
与此同时,城关镇还依托“书记有约”活动载体,畅通民意反馈渠道,创新开设“邻里家常会”“板凳课堂”等普法活动,推动“办事依法、遇事找法”成为群众共识。
此外,城关镇还整合派出所、司法所等专业力量下沉基层一线,吸收“五老”人员、乡贤能人等社会力量发挥自身优势,将公安、综治、信访等不同领域网格贯通起来,凝聚纠纷化解合力,完善协同联动机制,构建“一核多元”主动创稳工作体系,确保全镇和谐稳定。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