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群众在清水县综治中心咨询相关法律问题。
4月1日,清水县金集镇连珠村网格员在排查矛盾纠纷。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文/图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连日来,在清水县综治中心,前来办事的群众在接待大厅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到不同窗口咨询办事、反映诉求。在各调解室里,调解员们与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交谈,依法定分止争。
近年来,清水县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和夯实主动创稳底板的重要抓手,坚持多功能聚合、多联动解纷、多维度治理的“多元共建”模式,并用这把“金钥匙”开启基层治理“幸福门”。全县综治中心在平安建设中激发新活力、展现新作为。
聚焦实战运行
高效办理群众诉求
4月1日,记者在清水县综治中心设立的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服务中心看到,调解员陈玉兰正在为群众解答相关法律问题。
据了解,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服务中心成立劳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让不同矛盾纠纷在这里能及时得到专业调解员的调处。
清水县综治中心聚焦实战化运行,独立打造群众接待大厅、综合调解室、分析研判室、指挥调度室、反邪教警示教育室等功能厅室,推动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七个中心”一体运行,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与此同时,县级综治中心建立部门“常驻、轮驻、随驻”+“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推动落实县法院、公安局、信访局等人员常驻,教育局、卫健局等15个部门轮驻,相关诉求单位随叫随驻,实行合署式办公、一体化调度、专班化管理,优化完善全流程群众诉求登记、受理、办理机制,实现群众诉求高效办理。
乡镇综治中心聚焦现场调解化解矛盾、涉稳信息数据汇聚、网格化服务管理等功能,打造“一厅+N室”工作阵地,实现综治中心、司法所、信访接待中心等工作力量聚合、工作机制融合。
设立立案窗口
缩短群众维权路径
清水县综治中心不仅有法律援助、矛盾纠纷调解室,还挂牌成立了清水县综治中心法院立案窗口,清水县人民法院法官、法官助理及审判团队入驻综治中心,常态化开展诉调对接、指导调解、快速立案等工作。
今年2月24日,清水某物业公司负责人到综治中心法院立案窗口,起诉业主李某等人拖欠物业费6404元。窗口工作人员对提交材料进行了初步审核,认为事实清楚,适宜调解,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移交专业调解委员会先行调解。调解员马红艳当天下午联系双方当事人来到综治中心,经过耐心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纠纷迎刃而解。
“清水县综治中心法院立案窗口是全市首家在综治中心设立的立案窗口。”清水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冯军说,窗口启用后,为群众提供包括法律咨询、立案登记、先行调解等一站式诉讼服务。同时,依托县综治中心平台优势,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合力,推动基层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据了解,清水县综治中心建立“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工作机制,加强法院(法庭)、公安机关、信访部门与各级综治中心双向联动,完善“一窗受理、快速处置、分类流转”工作流程,形成“双向告知+独立调解+联动调处”的矛盾纠纷联调模式,大大缩短了群众反映诉求、维护权益的路径。
多元联动解纷
打造服务群众名片
“我以为要来回奔波好几个月,没想到在综治中心一天内就解决了我的误工赔偿费!”今年2月19日,李某在清水县综治中心解决完误工赔偿纠纷后深有感触地说。
2024年4月,李某在安某处务工时不小心从脚手架摔下后导致受伤。在家休息3个多月的李某康复后,多次找安某均未得到赔偿。李某到清水县综治中心反映诉求,综治中心受理后进行分析研判,当天召集人社局、司法局及涉及双方当事人所在的红堡镇及王河镇特邀调解员进行联合调解。经现场调解,安某一次性向李某支付了误工费6000元。
据介绍,清水县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的主体作用,从全县部门单位和18乡镇选聘151名特邀调解员,组建特邀调解、专职调解、专业速裁“三支队伍”,建立各类人民调解组织301个,建成“朱江调解工作室”等12个个人品牌调解室,实现县乡村调解平台全覆盖。2024年以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430起。
清水县以综治中心为依托,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聚力打造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新名片。
有效整合资源
夯实乡村治理根基
前不久,清水县黄门镇通过“进门式”化解工作法,成功化解了成某某与脱某某的损害赔偿纠纷。
黄门镇村组干部、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在联动上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过程中,成某某反映自己家的土地流转给光伏电站脱某某使用,近期他发现流转地里的祖坟被光伏电站种小麦时推毁,要求脱某某对推毁的坟地给予赔偿,多次与脱某某沟通无效,两人矛盾激化。
网格员第一时间将纠纷登记造册上报镇综治中心,镇综治中心指派调解员通过为期一周的三次进门调解,脱某某赔付成某某3500元的损失费。
针对一些矛盾纠纷发现难、化解难、巩固难问题,清水县各级综治中心探索推广主动进门查访、主动进门调处、主动进门宣法“三进门”调处工作法,通过网格员常态进门排查、干部定期进门排摸,和事佬、调解员进门调处,推动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
今年3月16日,清水县金集镇连珠村一施工队在整理绿化带时,建筑垃圾滚落到农户地里,双方发生矛盾。
农户将这一情况反映到“金集微治”小程序。连珠村党支部书记陈永学看到农户的诉求后,第一时间召集当事人及施工方,组织农户代表、网格员等人,召开第一居落理事会进行调解,最终,施工方代表向农户道歉,并组织人员清理农户耕地的垃圾。
“我们以村民小居落为单位,精细划分治理单元。”金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亚平说,按照“居住相邻、利益相连、便于参与、方便自治”原则,以村民小组为划分主体,以村民“小居落”为治理单元,以20户左右为划分基准,共划分设立村民“小居落”18个,搭建了“乡镇—行政村—村民小组—小居落”四级架构的治理体系,以“小居落”为单位开展协商议事、事务办理、环境整治、矛盾调处等,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居、大事共商共议”。
近年来,清水县各级综治中心有效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推行“三进门”调处工作法、“小居落”最小单元治理方式、“积分超市”激励机制等特色基层治理模式,不断夯实乡村治理根基。
清水县制定《乡村警务平安积分细则》,将义警、网格员、治安员、治安积极分子等在内的群防群治队伍以及“五好老人”、乐于参与基层治理的志愿者全部纳入“积分制”,通过积分兑换毛巾、香皂、食盐、粮油等生活物品,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治理,让“村里事”变成“家里事”,让“找上门”变为“就地解”,形成集体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发挥了平安“小积分”撬动基层“大治理”的作用。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