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张家川县恭门镇创新运用“134”工作法,坚持关口前移、源头预防、多元化解,统筹整合多方调解力量,在一次次矛盾纠纷调解中架起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建好一个阵地 服务群众零距离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为目标导向,建成“一站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实现“群众点单、窗口接单、中心派单、分流办单、跟踪评单”的全流程闭环式矛盾纠纷调解模式,按照“五室一厅”设置了矛盾调解室、诉调对接室、分析研判室、心理咨询室和群众接待大厅等功能室,打造了优质、便民的服务大厅,将综治、信访、司法等多重力量叠加,实现诉求受理、矛盾调解、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社会帮扶等服务全流程、一站式处理。2023年以来,全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00余件,受理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380余件。
11月28日,张家川县公安局恭门派出所联合镇综治中心走进田间地头,在排查矛盾纠纷的同时,向群众讲解法治安全常识。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 摄
推进三治融合 基层治理提质效
恭门镇以“自治”共治共享、以“法治”定分止争 、以“德治”春风化雨的三治融合工作法,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提质效。
把村居作为社会治理中最小的“平安细胞”,在全镇建立28个矛盾调解委员会,吸纳乡贤、老党员、老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司法工作者等社会力量共196人参与到矛盾纠纷化解中,鼓励群众“说事、议事、主事”,推动矛盾纠纷就地调解、就地解决。
全面落实村级法律顾问制度,推进法律援助进村居,实现“三官一师”全覆盖,充分发挥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提供公共法律服务、促进乡村依法治理中的作用。
坚持四种方法 纠纷在一线调解
恭门镇坚持把“群众说事、干部解题”活动作为重要载体,健全“主题党日+党群说事会”制度,督促基层党组织每月开展一次“固定说事日”活动,常态化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对群众反映的各类诉求,按照“三到位一处理”要求及时办结,做到小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实行“一村一辅警”制度,全面做好警调对接,发现群众有矛盾纠纷时第一时间通过“小方桌+小板凳”的方式组织开展调解,用情用法、恳谈协商,推动群众矛盾及时就地化解,营造出和谐平安的辖区治安环境。今年以来,恭门镇通过“小方桌+小板凳”方式处理矛盾纠纷30余件,均已化解。(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