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区关子镇践行“枫桥经验”化解矛盾纠纷

发布时间:2023-11-16 15:14:43     来源:甘肃法治报

多元联动解纷筑牢稳定防线

——秦州区关子镇践行“枫桥经验”化解矛盾纠纷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

今年以来,天水市秦州区关子镇以主动创稳为抓手,大力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紧盯矛盾纠纷排查与化解、网格化服务与管理等重点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健全组织体系强化实体运行

关子镇突出“抓早抓小”,在隐患排查、调处化解、信息报送等方面争取提前介入,健全监测预警、会商研判、通报调度机制,为依法快速、果断、妥善处置争取必要时间。结合镇、村实际,依托综治中心平台,对治安联防室、矛盾调解室、心理咨询室等进行整合,全面细化功能布局,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实体化运行效率。

积极探索综治与其他工作深度融合的途径,健全“综治+N”工作模式,充分发挥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拓宽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渠道,逐渐形成“综治+互联网、综治+志愿者、综治+妇联组织、综治+党员先锋队”等群防群治的大综治格局。

以镇综治中心为轴心,依托综治信息平台,调整优化行政村网格化管理,成立40人的网格员管理服务队伍,建立健全“镇—片—村”三级管理体系,让网格员成为连接和服务群众的桥梁。

紧盯矛盾纠纷健全调解体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着力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能力。镇、村两级干部及网格员逐村开展拉网式矛盾纠纷排查,落实矛盾纠纷调处和风险隐患化解月排查、月研判、月通报机制,针对排查出来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隐患,逐一登记、分类梳理、建立台账,主动做好调解疏导工作。今年以来,通过主动摸排,先后顺利解决了冯集、西宛等村140余起苗头性矛盾纠纷。

抓好综治各方面资源整合,将政务大厅、司法所、妇联、信访室、治安联防等方面的力量进行整合,形成矛盾纠纷调处委员会,在镇综治中心服务大厅联合办公。每天由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值班,结合信访矛盾纠纷调处委员会成员,重点处理农村涉及邻里纠纷、土地纠纷等易发矛盾,形成从受理到办理一揽子解决的格局。通过直面群众接访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矛盾纠纷处理成效。

采取班子成员包案机制,建立重大信访矛盾化解台账。通过建立信访和矛盾纠纷调解包抓制,使案件从受理、转办、调解、结案等建立起一套流程,明确了分管领导责任、包案干部责任,确保群众诉求有专人接待、有处理结果,从源头上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成功率。

强化联防网络筑牢防控体系

加强了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建设。人防上加强协管员、巡防员、调解员、联络员等为主体的群防体系建设,做到警民互动,专群结合,特别是加强巡防队伍正规化建设,按标准配备巡防队员单警装备,将巡逻重点由街面向全镇范围扩展。

责任编辑:高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