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家乡:奏响乡村治理“和谐音”

发布时间:2023-09-19 15:46:11     来源:法治甘肃网

张家川县闫家乡地处农牧交界地带,涉及农牧、婚姻、土地等方面矛盾纠纷较多。今年以来,闫家乡秉持群众工作无小事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支部引领作用,全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行“三经常三主动”措施,全面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水平,奏响乡村治理“和谐音”。

做好经常排查 主动发现问题

以“主动创稳”行动为抓手,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高标准建成乡村两级综治中心15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建立健全坐班制度,严格按照网格化管理原则,“多网合一”分片划段到人,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线下依托村组干部、驻村帮扶队员、党员中心户等中坚力量定期收集民情民意,逐件详细分析研判,针对性制定措施,明确办理时限,适时召开群众治理大会通报调解处理结果;线上以村为单元格,建立14个村级事务管理群,将村党支部书记和副书记确定为管理员,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贤五老加入群内,整合多方面资源优势,及时为群众答疑解惑。

做好经常引导 主动调解协商

充分发挥好支部引领作用,靠实村党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对发现和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村党支部书记主动上门开展排除化解工作。对多次调解效果不佳、村级无法解决的难题,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按照“支部委员包抓、党员定户包办、部门联合调解”的原则,联系乡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及乡级主责领导适时登门走访,针对反映的具体情况召开分析研判会议,共同商讨解决措施。

做好经常联系 主动保障服务

对突发矛盾纠纷,坚持用动态思维看待跟进,对反映诉求详细梳理汇总,对合理要求和符合政策的内容,在规定时间内确定专人完成办理和答复。紧抓政策机遇,利用“爱心甘肃、结对关爱”工作,为65党员干部确定162联系户,每月开展不少于两次入户走访,通过倾听群众心声,了解所需所求,拉近干群距离,在潜移默化中化解矛盾纠纷。始终坚持“零报告”制度,乡党委书记每周一主持调度会,听取对重点事件和重点人员措施落实情况。(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

责任编辑:韩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