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开花”让产业兴村富民——记清水县秦亭镇麦池村第一书记汪文科

发布时间:2023-09-06 17:00:19     来源:法治甘肃网

  金秋九月,走进秦亭镇麦池村,一朵朵金黄色的万寿菊吐露芬芳,“金”艳绽放,放眼望去大片的万寿菊为田野披上了橙色的盛装,一幅丰收景象。

  不仅如此,在麦池村农业产业示范园还种植有花卉产业、地摆木耳、金银花、辣椒等各类特色产业,不仅扮靓了村庄,而且还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

  而提起麦池村的产业发展,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秦亭镇麦池村第一书记汪文科。2021年9月,汪文科被县委办派驻秦亭镇麦池村担任第一书记,初到麦池村时,汪文科就发现,当地虽然气候环境好,可多年来还是传统产业。

  具有农业专业知识的汪文科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就是要“多点开花”发展富民产业,让村民多挣一点,让自己在麦池村干出一番事业来!

  抱着必胜的决心,汪文科开始挨家挨户了解村民的收入情况和产业发展情况,在初步了解完后,汪文科的脑海里就有了培育万寿菊苗木、种植各类花卉、扦插金银花苗木等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村民收入的想法。

微信截图_20230906170154

  汪文科指导村民种植地摆木耳。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 摄

  在着手考察各类富民产业的同时,细心的汪文科发现,部分区域还能生长出野生木耳,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让汪文科喜出望外。

  “既然能生长出野生木耳,那么证明麦池村肯定适合木耳生长。”汪文科告诉了村民这一好消息。

  2022年4月份,汪文科到麦积区利桥镇考察木耳种植情况,并通过查阅书籍和网上搜集木耳种植技术,开始作前期的准备工作。

  与此同时,汪文科动员村民通过劳务分红等形式,让村民加入进来。而汪文科也开始自己动手做浇水的基础设备,并开始采购菌棒,指导村民进行养菌、开孔、催芽、浇水等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20多天的努力,终于长出了木耳新芽,这让汪文科异常兴奋,麦池村终于有了自己的产业。

  每天,汪文科都会到地摆木耳种植基地,精心呵护木耳一点点生长。

  2022年7月,等第一棒地摆木耳采摘时,汪文科穿着采摘服和村民一起采摘,虽然汗流浃背,可汪文科还是不觉得累,和村民一起干,一起学。

微信截图_20230906170123

  秦亭镇麦池村村民采摘万寿菊。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 摄

  截至目前,汪文科累计指导种植地摆木耳6万棒,产量6000多斤,村民的收入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当然,麦池村花卉产业也是让当地村民津津乐道的富民产业。

  汪文科在种植地摆木耳的同时,通过考察了解到,清水县各乡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需要大量花卉。

  汪文科利用村内大棚创建花卉育苗基地一处,引进现代化喷灌设备,栽培太阳花、矮牵牛、石竹等花卉约3万营养钵,扦插月季、蔷薇等花卉3万多株。

  带着到麦池村干一番事业的决心和勇气,在两年多时间里,结合巩固撂荒地整治成果,汪文科抓住商机指导培育万寿菊苗木150万株,种植万寿菊200亩,扦插金银花苗木4万株,种植金银花150亩,种植蚕豆1600亩,种植小杂粮800亩,种植辣椒8棚,完成500亩梨园修剪等后续管理。

  同时,积极培育壮大养殖产业,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20万元。

  在汪文科的带领下,如今麦池村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收入增加了,村容村貌变得更美了。在汪文科看来,只要让村民多挣一点,就是自己最大的欣慰。有村民欣慰地说:“汪书记就是我们的主心骨,带领我们走向了富裕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

责任编辑:韩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