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调解法”让邻里更和睦
——麦积区马跑泉镇什字坪村化解矛盾纠纷有一套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齐洪德
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镇什字坪村地处麦积区城郊,麦积山大道沿村而过,人员、社情、民意复杂,属矛盾纠纷多发区域。
近年来,麦积区马跑泉镇什字坪村在矛盾纠纷排查中摸排出的邻里纠纷事件占各类矛盾纠纷的90%以上。为此,什字坪村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构筑调解阵地,在邻里矛盾纠纷化解中探索总结出选好人、拉家常、站立场、捧对方、相互帮、法来量的“六步调解法”,让邻里更加和睦。
选好人。邻里发生矛盾纠纷要及时介入进行化解,做到“听、查、劝、快”。因事因人选好调解员,必要时邀请“五老”“乡贤”和志愿者,发挥他们人熟、地熟、事熟和威望高的优势,让矛盾纠纷在家门口解决。调解员耐心听取双方的陈述辩解,分清是非,在坚持依法办事原则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法律法规、风俗习惯、道德伦理、典故实例等群众容易接受的道理,说服感化双方,让当事人心服口服。对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不论事大事小,只要经手调解一定诚心对待、负责到底。对矛盾纠纷处理要本着“宜解不宜结”的原则,抱定调解必成的信心,化解纠纷、消除矛盾。
拉家常。处理邻里矛盾纠纷时,为消除双方内心的对立、仇视情绪,在调查化解矛盾纠纷时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当事人从日常琐事、他们的兴趣爱好谈起。拉近同当事人之间的距离,让当事人逐渐转移情绪,愿意交谈,为后面的协商调解打好基础。同时,加强调解员方方面面知识的学习,提高个人知识储备,掌握和群众沟通的技巧、方式,避免出现说两句话后互相“大眼瞪小眼”无话可说,影响后续矛盾纠纷化解。
站立场。当事人对调解员产生亲近感后,调解工作就成功了一半。这时,抓住时机,仔细倾听事件原委,并站在当事人立场去思考问题,切实理解当事人的苦衷和难处,客观准确地分析问题。对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不能认为危害不大,构不成治安案件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早处置、早化解,严防矛盾激化。
捧对方。矛盾纠纷双方通常对自己的错误是明白的,只是出于面子和情绪原因而不愿承认。在调解过程中,先谈心谈话让当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产生愧疚感。在双方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继续与双方进行沟通,并且制造机会为双方提供帮助,让当事人逐渐建立起亲切感和信任感。
相互帮。双方当事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调解人跳出当事人给予的第一印象,冷静理智地对矛盾纠纷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并根据双方当事人的陈述进行全面分析。在充分了解问题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对双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找好语言切入点,取得当事人的信任后,适时讲一讲对方当事人的困难,让双方互相理解。
法来量。在双方都放下情绪后,趁热打铁,看到双方都有和解的意愿时加大调解力度和加快工作进度,在谈话中适时将双方所做之事,结合法律法规讲明后果,让当事人自己衡量利弊与得失,从而彻底放弃继续发生矛盾纠纷的念头,尽快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