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说亮点】访兰州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东新

发布时间:2022-09-23 16:21:29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市长说亮点】

勇立潮头 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访兰州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东新

 经过十年发展,兰州新区创造了从零开始、破茧蝶变、令人瞩目的发展奇迹。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

  “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兰州新区从一张白纸上描绘蓝图,在筚路蓝缕中砥砺奋进。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2.6%,连续多年领跑国家级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倍,常住人口增长5倍,实现了城市从拓荒筑基到崛起腾飞、产业从蓝图规划到集链成群、创新从探索培育到支撑驱动、改革从学习跟跑到系统集成、开放从内陆腹地到前沿高地、生态从黄土荒丘到花海绿洲、民生从兜底保障到优质共享、党建从夯基固本到科学引领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从零开始、破茧蝶变、令人瞩目的发展奇迹。”近日,兰州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新区管委会主任李东新接受记者专访时说道。

  谈起十年发展巨变的成果与亮点,李东新总结说,十年来,兰州新区科学规划打造魅力新区,始终对标“全国一流新区”,不断提升城市能级,突出规划引领、生态优先,聚力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核心区3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面配套,全面拓展城镇、农业、生态三大空间,为千万人口、万亿GDP的兰州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开创了新区空间。

  十年脚踏实地,引新聚优建设产业新区。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实施“335+X”产业倍增行动,加速建设世界最大的高性能铜箔产业园,国内一流的精细化工、负极材料、大科学装置、现代农业、大数据等产业园,产业投资、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0%以上,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

兰州新区加速建设世界最大的高性能铜箔产业园,图为德福铜箔建设现场。

  十年敢闯勇创,厚积薄发成就创新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厚植竞争优势,形成集院士工作站、各类创新平台、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为一体的创新矩阵,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获评“国家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十年先行先试,系统集成塑造改革新区。锚定全面深化改革,构建了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和灵活顺畅的用人机制,实行全员聘用和绩效工资制度。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普惠金融示范区落地新区,绿色金融改革成绩全省领先。行政审批、商事制度、要素市场化配置等一批改革经验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打造了“事项最少、流程最简、时限最短、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新样板。

兰州新区行政审批、商事制度、要素市场化配置等一批改革经验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

  十年蹄疾步稳,多向发力构建开放新区。积极抢抓“一带一路”最大机遇,不断拓展发展格局,建成综合保税区、国际航空港、铁路口岸、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综合性开放平台,东西南北开放通道顺达高效,中欧、中亚国际班列常态化运行,区港联动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累计到发国际货运班列556列次,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货物吞吐量、进出口贸易额倍数增长。

  十年久久为功,生态建设托起绿色新区。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城市绿化率由不足5%提高到36%,人均绿地面积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3%以上,积极推进“陇中生态平原”重大工程,为黄河中上游生态治理闯出新路径。

  十年初心不改,以人为本造就幸福新区。始终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高标准打赢脱贫攻坚战,示范化推进乡村振兴,城镇就业人数增长近50倍,城镇化率超过70%,社会保障不断完善,住房供给稳健多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番,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迈向现代化。面对疫情,圆满完成入境人员隔离留观任务和全省方舱医院医疗救治工作。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成为现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兰州新区中川北站物流园。

兰州新区兰石社区四点半课堂。

  李东新说,兰州新区将聚焦“三新一高”导向,抢抓“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机遇,在全省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实施“四强”行动中先发力、带好头,实现“‘一核’作用充分发挥、‘四强’行动成果丰硕、先行先试优势彰显、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十四五’人口过百万、GDP过千亿”奋斗目标,全力打造西北地区产业发展集聚区、集成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生态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城乡统筹新标杆,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图片均由兰州新区党工委办公室供图)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