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助力兰州不动产登记提速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何明霞
为了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近年来,兰州市按照“规范、便民、高效、共享”的理念,深入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按照不动产登记全流程“一件事”思路,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推进材料精简、环节压缩、效率提升、数据共享、服务创新,切实提高企业登记财产的便利度,减少企业登记财产成本,不断优化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
优化流程环节 提升登记速度
兰州市以为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标准,对涉及不动产交易、核税、登记需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清理“减负”,形成统一的申请材料目录清单并通过兰州市自然资源局官网和政务服务网对外公布,实行一套材料“转到底”。
在此基础上,兰州市在企业财产登记精简要件材料、简化登记流程、压缩审核层级等方面持续发力,将办事环节由原来的2个压缩成1个,办事环节压缩50%,60%的登记业务实现受理即登簿,部分业务“即来即办,即时办结”,一般登记、抵押登记等业务1至3个工作日办结,将企业办理抵押、改制(合并)等业务纳入“企业登记财产专窗”服务范畴。
同时,兰州市加大信息共享力度,除不再要求申请人重复测绘、提供身份证明、营业执照等复印件外,对可通过“共享平台”获取的其他与登记业务相关的信息数据,不再要求办事群众和企业重复提交。同时,实行容缺受理机制,除权属来源等关键材料以外,企业未能及时提供的其他相关材料可容缺受理,由申请人按承诺期限在不动产登簿或领证前补正交齐即可。
创新服务载体 拓宽登记广度
兰州市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作为我省不动产登记工作的先头部队,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的建设上也走在了前面,推出“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网上服务大厅“智慧登记”模式,帮助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再上新台阶。
不动产登记业务实现智慧登记,背后是兰州市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的精心设计。兰州市以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为基础,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和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兰州市不动产登记“一窗办事”2个“网办”平台,采取“网上申请”“不见面审批”的方式办理登记业务,实现“全程网办”“同城通办”“省内通办”。2021年以来,办理“同城通办”业务约3600件,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和企业。
兰州市大力推进不动产登记“同城通办”,办事企业和群众可就近选择兰州市任意一家不动产登记部门办理转移、抵押、注销、变更、更正、遗失补证等业务。同时,拓宽延伸服务,在与金融机构、省市公积金中心、兰州市公证处共建的43个延伸服务网点的基础上,试点通过“小兰帮办”平台将不动产登记业务延伸服务至社区一级,由社区“小兰”志愿者协助辖区因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或者办事企业完成前期材料,不动产登记部门联合税务、住建部门3家共同上门服务,办结后“送证上门”,方便办事群众和企业。
打造特色亮点 增强登记温度
在登记大厅设置免费咨询、免费填表、免费上门服务等受理专区,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办理登记事项的要件资料,杜绝群众和企业在办事过程中“反复跑、多次跑”……兰州市全面推行不动产登记“五个一”(一个登记平台、一个登记数据库、一个登记流程、一套要件材料、一个服务标准)工作模式,实现全市不动产登记服务同源、事项同源、办事指南同源,不断提升不动产登记规范化管理水平。同时,推行将二手房转移登记与抵押登记“合并办理”,双预告登记、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受理即记簿,存量房转移实现“网上一体核缴税费”等,开启了“交房即交证”新模式,统筹协调推进综合验收、规划核验、房屋测绘、税费缴纳、不动产登记等环节无缝衔接,实现“交房即交证”。
兰州市全面推行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证明),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证明)可以作为房屋交易、公(廉)租房申报、户籍管理、子女入学、金融服务、政策性限购、企业开办等政务服务的依据,与纸质不动产权证和不动产登记查核证明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办事群众和企业可通过兰州市不动产登记网上“一窗办事”平台、甘肃政务服务网、金城办APP随时随地查询,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的目标。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