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硬措施”抓好“软环境”
——兰州新区务实监督助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区域评估等改革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多证合一”、绿色金融改革成效全省第一……2021年以来,兰州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坚定底气和亮眼成绩背后,是兰州新区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软实力”的深刻洞见,也是兰州新区纪检监察机关会同各部门勠力同心、进位争先的生动实践。
锚定目标同向发力
2021年3月,兰州新区纪工委监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分组带队,先后走访了德福新材料、佳瑞混凝土等20余家中小企业,倾听收集市场主体心声,了解职能部门落实政策、优化服务、助推发展情况。
开展营商环境整治是2021年初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上确定的重点工作。结合调研情况,兰州新区纪工委监工委牵头出台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方案,聚焦支持企业发展政策措施落不实、企业群众办事多头跑、滥用自由裁量权等15项内容,打出组合拳。
有安排部署就有跟进监督。兰州新区纪工委监工委快速行动,督促主抓营商环境的兰州新区经济发展局编制问题自查台账,要求职能部门结合营商环境“国评”反馈的问题,对存在问题全面排查。同时,印发《兰州新区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战”实施方案》,合力攻坚。
“问题排查不够深入,没有把真正的‘堵点’找出来!”针对这个问题,兰州新区纪工委监工委集体约谈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要求提高思想认识,动真碰硬找准问题,以便对症下药,确保问题整改带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兰州新区纪工委监工委紧盯排查问题准不准、存在问题有多难、关键卡点是什么、解决途径有哪些,分组深入有关部门督查调研,全面掌握了解“一手”情况,做到了存在问题“一本账”“一门清”。
聚焦问题补齐短板
“兰州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相比先进地区缺乏一套数据互通、审批便捷的审批管理系统。”
“评价指标中,执行合同分项得分低,原因是解决商业纠纷的耗时、司法程序质量指数较标杆城市有差距。”
……
短板弱项如何有效整改是职能部门关注的焦点,也是兰州新区纪工委监工委监督的重点。除督促兰州新区经济发展局统筹抓好监督检查,兰州新区纪工委监工委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职能部门和业务办理一线督办查看,通过盯责任落实,盯整改进度、盯整改成效,推动问题解决。
通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兰州新区整改短板弱项216个,“国评”反馈的问题全部整改,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140项高频事项异地通办等工作成为新亮点,政务服务质量更优、效能更高,企业群众好评率达100%。
强化监督认真履职
“甘肃兰药药业有限公司门口的道路表层被铲除后久未修复,导致企业员工的出行受到影响,也影响新区的形象。”2021年8月的一天,兰州新区纪工委监工委党风宣教室接到这样一通电话。
打电话的是兰州新区党风政风义务监督员黎明,他是一名企业职工,受兰州新区纪工委监工委聘用,协助开展作风纪律日常监督。
兰州新区纪工委监工委相关科室立即向兰州新区城乡建设和交通管理局反馈具体问题,督促整改。三天后,路面修复完毕,黎明第一时间拍下平整路面的照片并及时反馈,企业员工对整改结果竖起了大拇指。
“一点一滴事关发展成果,一言一行都是新区形象。”在兰州新区纪检委员交流座谈会上,兰州新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监工委主任任小东一再强调。
有要求、有责任,就会有行动、有落实。在2021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中,工作人员向兰州新区商务和文化旅游局纪检委员师晨辉了解履职情况,他介绍说:“新区综合保税区注册的华广特贸易公司曾因阿拉山口进口粮食通道受阻,无法开展业务。得知这一问题后,我督促新区商文旅局领导班子积极对接金城海关,还专程赴广西钦州自贸区管委会和钦州港海关沟通。”
2021年1月20日,一列满载玉米的专列顺利抵达中川北站,解了该公司燃眉之急,开启了新区综合保税区与广西钦州自贸港的深度合作交流,也填补了我省通过该通道进口粮食的空白。(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首席记者何明霞通讯员柳生亭)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