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 精准化宣教——兰州反邪教警示教育场馆扩容升级

发布时间:2025-11-10 09:55:39     来源:甘肃法治报

  11月4日,经扩容升级的兰州市反邪教警示教育基地及城关区反邪教警示教育科普实践馆重启,首批200余名参观者——城关区白道平小学、云麓山学校师生与昆仑燃气西北分公司干部职工,切身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反邪教之旅。

(AQYE,配图)崇尚科学  天下无邪(44738295)-20251110095713

云麓山学校学生在互动小游戏中学习反邪知识。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杨丹 摄

  VR模拟邪教传播场景、互动游戏解锁防邪技能、案例解析戳破邪教伪装……多元体验让抽象的反邪教知识可感可学。这标志着兰州市“精准化宣教+沉浸式体验”反邪教育新模式落地,为筑牢全民反邪思想防线注入新动能。

  据介绍,此次扩容升级反邪教警示教育场馆以“崇尚科学,天下无邪”为主题,经数月改造,从单一教育空间蜕变为集“教育、体验、宣传”于一体的综合性反邪阵地,推动反邪知识从“被动灌输”转向“主动探索”、从“场馆静态展示”延伸到“生活动态实践”,助力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从“广覆盖宣传”向“针对性教育”深度转型。

四大版块搭建完整教育链条

  为打破反邪教育“枯燥说教”的刻板印象,场馆以500平方米空间为载体,设计“识邪、拒邪、治邪、无邪”四大逻辑递进版块,搭建“认知—防范—治理—共建”完整教育链条,让反邪知识可感可学。

  “识邪”版块作为“第一课堂”,用卷轴展板梳理邪教“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本质,双屏互动投影呈现邪教组织真面目,每个案例均配背景与危害解析,让参观者建立“首道认知防线”。

  “拒邪”版块直击防邪难点,通过场景化展示,针对体弱多病者、青少年、老年人等易感人群,提炼“不听、不信、不看、不传、不参与”的“五不”法则。“看到‘校园传教伪装成兴趣小组’的案例,才知道邪教离我们并不远,大家都得提高警惕。”云麓山小学学生张铭说。

  “治邪”版块借助多媒体飞屏、案例视频等,直观呈现兰州打击邪教成果。其中,本地某医院医生因痴迷邪教失德被查处的案例,打破“高学历者不涉邪”的认识误区,给参观者敲响了一记警钟。

  “无邪”版块作为教育闭环“最后一环”,通过展示学生反邪手抄报、社区宣传照片等,引导参观者从“被动受教”转向“主动参与”。不少人在留言墙写下反邪承诺,部分学生还报名成为“反邪教小卫士”。

  展馆内,丰富的互动设施更让反邪教育“活”起来:270度弧幕投影循环播放原创反邪动画;VR体验小屋还原“邪教上门传教”等场景;LED屏“反邪消消乐”成青少年打卡项目。“沉浸式体验更有趣,也记得牢。”白道平小学学生李雨桐说。

(AQEY,配图)崇尚科学  天下无邪(44738301)-20251110095502

云麓山学校学生观看反邪教宣传动漫。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杨丹 摄

针对不同群体定制讲解方案

  “不同群体认知特点不同,防邪需求也不同。”场馆负责人介绍,基于沉浸式展区框架,展馆针对不同群体推出“量身定制”讲解方案。

  针对青少年,侧重“趣味化、场景化”教育:以“识邪—拒邪”为参观重点,专人讲解校园渗透案例,组织VR体验“应对陌生人传教”,还设计“反邪知识小课堂”,结束后发放《青少年防邪手册》,鼓励学生当“家庭反邪宣传员”。“我们不能乱信陌生人传单、不点奇怪链接,遇可疑情况要告诉老师和家长。”学生刘浩庭听取案例讲解后说。

  面向社区居民,尤其退休老人,重点放在“危害警示”:为社区志愿者讲解“邪教诱骗老人买‘神药’”“破坏家庭”等案例,播放留守儿童因家人涉邪失养的纪录片。“真实案例比说教更有冲击力,会讲给邻居听,提醒老人警惕。”志愿者李琳芬说。

  对于医护人员,侧重“职业关联案例”讲解:除介绍“高学历者涉邪”案例,还结合行业特点,分析“邪教利用患者治病心切洗脑”的手段,引导医护人员关注患者“精神健康”,及时干预涉邪苗头。

全域联动织密反邪宣传网络

  沉浸式体验与精准化宣教是“点上突破”,全域联动则是实现“面上覆盖”有力举措。兰州以反邪教科普实践馆联动线上线下资源,织密“全域覆盖、全民参与”的反邪宣传网络。

  线下,场馆与学校、社区、企业建立“常态化合作”:定期组织“反邪教育进校园”,邀请师生分批参观;每月开展“反邪宣传进社区”,工作人员上门讲解发资料;结合企业安全生产宣传融入反邪内容。同时,兰州推出反邪教线索举报奖励办法,群众举报线索经查证属实,可获300元至4万元奖励。

  线上,借助数字化手段拓宽渠道:通过政务App、微信公众号等发布展馆指南、反邪短视频与预警信息;利用社区网格群、家长群等“精准推送”知识,让居民在“指尖上”学防邪技能。场馆还开通“线上虚拟展馆”,群众可通过3D技术“云游”学习。“工作忙没时间去现场,在家用手机就能‘参观’,学到不少知识。”市民苏永安说。

  为让宣传更“接地气”,场馆坚持“内容本土化”更新:定期收集本地涉邪案例融入展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结合“国家宪法日”“反邪教宣传周”推出主题展览;邀请本地志愿者、受害者家属分享经历,增强警示效果。

  从“沉浸式体验”到“精准化宣教”,再到“全域联动”,兰州反邪教警示教育的探索实践,为推动“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理念深入人心,积极构建全民反邪教新格局写下生动注脚。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杨丹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