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里的“暖心答卷人”——记城关区伏龙坪街道后街社区网格员刘瑛

发布时间:2025-09-25 16:32:43     来源:法治甘肃网

十一假期的脚步渐近,城关区伏龙坪街道后街社区的网格里,刘瑛的身影比往常更显匆忙。她随身的包里始终装着三件“宝贝”:记满居民诉求的笔记本、随时能倒出热水的保温杯、印着自己手机号的便民卡。从晨雾未散的巷口到炊烟袅袅的黄昏,她的脚步碾过每一寸网格,把“柴米油盐”的琐事当成要紧事,在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写下最暖的答卷。

  “网格虽小,装着万家灯火;岗位平凡,连着居民冷暖。”自去年9月接过网格员的担子,这句话成了刘瑛的口头禅。有人问她每天围着家长里短转累不累,她总笑着摆手:“把这些小事办好,比啥都强。”这份“小事大办”的执念,在春节那场邻里调解里格外动人。

  今年春节,辖区两户邻居的争吵声划破了节日的宁静。楼上孩子燃放爆竹时,火星溅到楼下房顶烧出个拳头大的破洞,而此前楼上养花常年漏水的积怨,此刻彻底引爆了矛盾。

  刘瑛和同事赶到时,两家男主人正隔着门槛对峙,脸涨得通红,唾沫星子随着争执四处飞溅。

  “大过年的,吵成这样!”刘瑛快步上前,先把两人分开,待他们情绪平复,她没讲半句大道理,反倒说起了老邻居的情谊:“我小时候住这儿,谁家包饺子都给隔壁送一碗,下雨收衣服、出门看门户,全靠街坊帮衬。”

  话锋一转,她才慢慢梳理症结:“楼上老弟,孩子放炮确实得盯着点,伤着人可咋整?楼下大哥,漏水的事儿之前没解决好是遗憾,但今儿这事儿确实是意外。”

  两个小时里,她一会儿当“情绪收集桶”,听楼上吐槽带娃的慌乱,听楼下倾诉被漏水折腾的委屈;一会儿又当“和事佬”,算着“修补房顶花几百,伤了和气值几千”的明白账。

  最后,楼上主动拍板:“房顶我找人修,材料钱我全出!”楼下也松了口:“算了算了,我搭把手,咱赶紧把顶补好。”看着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刘瑛掏出笔记本记下“初三跟进房顶修补”,转身时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在刘瑛的网格里,记在笔记本上的不只是纠纷调解,更有对居民的牵挂。赵某平是她每周必访的对象,对方嗜酒,常常醉酒后与家人起冲突,邻居都有些避着他。

  刘瑛却从不把自己当“外人”:“最近没喝酒吧,你哥说你前几天帮他跑了一趟车。心里不痛快,就给我们说!”这话刚落,赵某平的眼圈“唰”地红了:“旁人都嫌我是‘烂酒鬼’,就你还肯跟我多说两句,这份关心比啥都暖。”

  入秋后气温下降,刘瑛又成了“行走的安全卫士”。后街社区老人多,不少独居老人,她便拿着检查清单挨家挨户敲门。

  到独居老人张桂珍家中,她把安全提示卡贴在老人床头,又给邻居打电话拜托多照应:“张奶奶耳朵背,要是听到她家有啥动静,您及时喊我。”

  夕阳西下时,刘瑛的笔记本又多了几行字:“三楼李婶要办老年证,明天帮着复印材料;赵某平说想找份保安工作,联系物业问问;张奶奶的降压药快没了,后天提醒她去社区医院领。”

  她背着便民包往社区走,巷口的路灯渐次亮起,映着她疲惫却坚定的背影。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杨丹)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