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化解,关键在早、在小、在巧。今年以来,兰州市城关区广武门街道创新推行“1231”工作机制,以“一个核心目标”锚定矛盾化解原点,“两支队伍”凝聚专业与情感合力,“三级调解”精准匹配处置层级,“一套闭环”保障全流程落地,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被动化解”向“主动治理”转型。今年以来,广武门街道已调解的271件纠纷中,99%实现“一次性化解”。
锚定目标:把隐患掐灭在萌芽
“1231工作机制的首个‘1’,就是要让所有矛盾在网格内、社区里画上句号。”广武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陈蔚玲介绍。
从光辉布料市场商户间的布料堆放纠纷,到居民楼里的空调机滴水争执,这些曾让群众犯难的事,如今都能在楼栋里、市场内找到解决方案。今年开春,华亭街某小区二楼住户在阳台加装防盗网,楼下邻居担心影响采光找上门理论,双方从口角升级到差点拆网对峙。网格员巡查时发现后,当即联系社区调解员。调解员带着建筑规范手册上门,半小时就算出“缩减30公分既保安全又不挡光”的方案,当天下午施工队便按新方案整改完毕。
据了解,广武门街道建立“排查—上报—研判—预警—分流—处置—反馈”全流程闭环机制,确保矛盾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网格员每日巡查摸排,综治中心统筹研判,对苗头性问题提前预警,复杂案件分流至专业团队,处置结果及时反馈,形成“问题不积压、化解有跟踪”的工作格局。
两支队伍:凝聚调解硬核力量
在广武门街道综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务窗口,某甜品店经营者拿着一份采购合同前来咨询有关法律问题。原来,她订购的一批进口原材料因物流延误无法按期交货,买方却要扣除全款。窗口值班律师指着合同法条款逐条解释,还帮她联系物流出具不可抗力证明,最终双方达成延期交货协议。这是“三官一律”专业队伍的日常——由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组成的法律服务团,全年驻点街道提供法律支撑。
在街道“和为邻”矛盾纠纷志愿服务队,退休教师陈阿姨正用另一种方式化解矛盾。上周,两户邻居因孩子在楼道追逐打闹打翻花盆吵到社区,陈阿姨没讲大道理,反倒说起自己孙子打碎邻居家鱼缸的往事。三言两语间,原本剑拔弩张的两家人笑着握手言和。
“三官一律”专业队伍守住法律底线,矛盾纠纷志愿服务的熟人队伍架起情感桥梁。这对“黄金搭档”今年已联手调解46起疑难纠纷,从商户租赁纠纷到家庭遗产分割,群众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
三级调解:让矛盾找对“诊疗室”
“矛盾来了先‘分级’,分层处置就像‘对症下药’。”河水道市场里,网格员刚处理完一起桃子不甜的“微纠纷”——通过耐心协调,摊主为顾客退换货,矛盾当场化解,这正是网格初调的“常见病诊疗”。
社区民警则擅长处理“疑难杂症”。7月8日,某餐馆老板与外卖骑手因下雨天取餐顺序搞错动了手,社区民警赶到后调查,并引用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讲解互殴后果,最终餐馆老板赔偿了医药费,骑手也道了歉。
若遇到“顽疾”,就启动部门联动。去年冬天,12名农民工集体讨薪,街道当即联动劳动监察、司法等部门成立专班,三天内便核实工程量、核算工资额,帮农民工拿回8万余元血汗钱。
据了解,广武门街道推行“网格初调+民警攻坚+部门联动”三级调解模式,由网格员“首诊”家庭邻里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楼栋;社区民警牵头化解涉治安、债务等复杂矛盾;街道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民政等多部门协同攻坚遗留难题。通过分层处置,矛盾纠纷平均化解周期缩短30%。
一套闭环:全链条护航解民忧
“解决问题不是终点,不反弹才是真本事。”“1231”工作机制中的最后一个“1”,是保障所有环节落地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从网格员排查发现问题,到上报社区研判,再到预警、分流给对应队伍,处置后反馈结果,最后还要跟踪回访确保“不反弹”。
前不久,武都路沿街一商户反映,收摊后的垃圾清运不及时导致蚊蝇滋生。网格员上报后,社区当天就联合城管、环卫部门制定方案,第二天增设垃圾桶、调整清运时间,第三天商户们就看到了变化。更让大家意外的是,一周后街道专门组织商户代表召开评议会,“和为邻”工作室内座无虚席,现场打分满意度达100%。
从问题排查、研判分流,到处置反馈、跟踪回访,闭环机制像“管家”一样盯着每个环节,确保矛盾纠纷全链条化解。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杨丹)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