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校的书本知识与社会的广阔天地相遇,一场意义非凡的成长之旅就此启程。5月27日上午,兰州市“行见金城”思政实践教育活动启动,与此同时,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正式揭牌,190余位来自市教育局、市法院的相关负责人,市属各中小学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此次活动以多元主题全面铺开,城关区主会场紧扣“法治金城”主题,七里河、安宁、西固、红古、榆中、永登、皋兰分会场则分别围绕“躬耕金城”“科创金城”“同心金城”“生态金城”“平安金城”“文化金城”“红色金城”主题同步开展实践活动,多维度为青少年搭建起触摸社会脉搏、汲取成长养分的平台。
在兰州中院,一场沉浸式的法治启蒙正在上演。跟随法官生动的讲解,同学们一步步揭开法治精神与文化的神秘面纱。“情景剧+模拟法庭+警示教育”的创新环节,更是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兰州市第十六中学学生王沫潼难掩兴奋地分享:“那些原本晦涩抽象的法律条文,摇身一变成为真实可感的生活场景,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法律、敬畏法律的大门。”
同样深受触动的还有兰州市城关区宁兴小学学生张若琳,她满怀憧憬地说:“我特别期待能在这样的活动里,不断学习法治知识,让我们成长为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
兰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思政教育更具生命力,市教育局联合市法院等部门,深入挖掘兰州法治文化等特色资源,依托35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精心打造了“法治金城”等8大类53条思政实践教育路线,以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力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兰州样板,培育德法兼修的新时代接班人。
在守护青少年成长的道路上,兰州法院系统始终步履不停。全市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创新推出“圆桌审判”模式,用温暖的柔性司法关怀,让未成年人在公正的法律氛围中感受司法温度;秉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误入歧途的孩子点亮回归之路;构建特色家事审判机制,将柔性化审理、常态化调解、多元化化解、全面化释法有机结合,为未成年人筑起坚固的司法保护屏障。
不仅如此,全市法院还积极拓展司法服务边界,与多部门携手协作,凝聚起强大的护苗合力。参与兰州市专门学校建设,为罪错未成年人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构建“庭前调查、庭审教育、判后跟踪”帮教体系,实现对涉罪未成年人全流程精准帮扶;创新家庭教育指导机制,推行“两令两书一卡”工作制度,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家庭环境;选派74名法官担任辖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在青少年心中播撒法治信仰的种子。
兰州中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少年审判工作,是教育、服务与育人的伟大事业。在推进全市中小学生思政教育和法治教育的道路上,我们法院人使命在肩、义不容辞,将坚持需求导向,精准把握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升青少年普法的针对性;加强沟通联络,建立法院与教育部门、学校之间的常态化互动机制;创新普法方式,结合时代特色和青少年认知规律,开展丰富多样的法治教育活动,为建设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走出学校“小课堂”,踏入社会“大课堂”,兰州市“行见金城”思政实践教育活动正以法治为笔,以实践为墨,在青少年心中勾勒出一幅关于责任、担当与法治信仰的绚丽画卷,引领他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向着德法兼修的方向茁壮成长。(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杨丹)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