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蓝朋友”日常
——媒体记者走进兰州市安宁区刘家堡消防救援站侧记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辉
11月8日,在第25个中国记者节和第33个全国消防日相遇之际,省政府新闻办联合省消防救援总队在兰州市安宁区刘家堡消防救援站举行2024年消防宣传月“走进消防救援站”新闻采访活动。媒体记者走进“红门”,零距离、全方位感受体验“蓝朋友”的日常。
媒体记者体验模拟实战操控特种车辆。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辉 摄
走进刘家堡消防救援站,登高平台消防车、水罐车及各类高精尖救援车辆装备依次排开。媒体记者现场乘登高平台消防车至20米高空,沉浸式体验了解各类新式消防车辆装备在高层建筑灭火、水域、地震等各类救援中发挥的作用。
液压救援工具组夹乒乓球特技展示。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辉 摄
训练场上,队站消防员正在有序开展攀登挂钩梯、爬绳上4楼、纵深灭火救人等操作方法和科目训练。媒体记者将镜头对准消防员日常开展的训练科目中,从无齿锯精准切割到灭火救援操法,多角度深入了解新时期消防救援队伍承担职能任务的大幅拓展和应对“全灾种、大应急”救援的专业化水平。
在队站库室,媒体记者实地参观了战斗班宿舍、荣誉室、党团活动室等库室,听取了消防站智能管理平台建设运行情况,了解队站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模式,切身感受改革转制六年来消防救援队伍正规化建设成效。
据介绍,刘家堡消防救援站承担着安宁区8个街道、82.33平方公里、近30万人口的应急救援任务,该站消防救援人员逆火前行,赴汤蹈火,担负着365天不间断、24小时不停歇与各类灾害事故作斗争的“主力军、国家队”职责。同时,该站积极摸索训练模式和救援经验,针对自身情况开展每天3小时体能训练、3小时专业技能训练、3小时工作学习制度,围绕必训科目,每周一考核、每月一竞赛,凭借时间和强度的双重“硬性”要求,实现了90%以上的消防救援人员体能“全优”的良好目标,为在实战救援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媒体记者体验佩戴消防头盔。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辉 摄
有勇闯火场的坚毅,也有呵护民生的柔情。近年来,刘家堡消防救援站组建“火焰蓝”消防宣讲团,积极配合安宁区消防救援大队防火监督执法人员深入辖区单位、学校、社区开展火灾排查、隐患整改、消防宣传等工作。先后记集体三等功1次,集体嘉奖2次,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甘肃省直机关标准化建设党支部”“甘肃省优秀抗疫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兰州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
刘家堡消防救援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当好党和人民的“守夜人”,用“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努力建设一支“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