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在军营,锻造了铁骨铮铮、铁血担当的坚定信念;在地方,投身政法一线,守护一方安宁。”7月23日下午,兰州市委政法委联合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开展了“忆军旅岁月·话政法担当”主题宣讲活动。兰州市委政法委机关14名军转干部、复员退伍军人手捧鲜花,与其他党员干部一同聆听了兰州市退役军人代表王琼、李国兴、周思军、孟军秉持军人本色,发扬优良传统,立足本职岗位,工作争创一流的事迹,丰富了全市政法系统“铸忠诚警魂”活动内涵。
2006年参军入伍的王琼,2010年参加公安工作,从警12年来,坚持发扬“喀喇昆仑精神”,始终坚守“我是一个兵”的初心使命,在基层治理一线忘我工作、甘于奉献,争做推进市域善治的排头兵和百姓身边的贴心人。
群众反映的每个问题,王琼都及时登记在册,逐一挂号销账。针对辖区多民族聚居的特点,组建民警、民兵、民宗“三民”服务小分队,随时管“闲事”、除隐患。作为兰州市“社工委”治理新模式的具体实践者,王琼坚持爱心预约、耐心延迟、贴心代办、暖心回访“五心”服务标准,用实际行动架起党群、警民“连心桥”,辖区居民亲切地称她为“警务室里的百合花”。
“1997年8月,我脱下‘橄榄绿’穿上‘检察蓝’,从一个法律‘门外汉’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兰州市人民检察院法警支队副支队长李国兴回忆起26年的司法警察生涯说道,“从保家卫国的军人化身政法战线的尖兵,我从未忘记苦干奋斗的信念追求、挺身而出的勇毅担当和永葆本色的昂扬风貌。”
2005、2006、2007连续三年,李国兴被评为“兰州市人民检察院先进工作者”,2008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因临危不惧、舍己救人,2009年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同年被授予“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称号。
从军旅沙场转到公安战场,他用铁血军营淬炼出的意志品格捍卫正义,守护群众。从橄榄绿到公安蓝,变的是制服颜色,不变的是他那颗保家卫国的初心,他就是兰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作训科科长周思军,曾在某军区警卫营服役10年。期间,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
2005年,周思军卸下戎装身着藏蓝,自此以后,无论反恐维稳还是巡逻防控,无论应急处突还是警卫安保,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18年特警生涯,周思军记不清有多少次历经艰险、有多少次风餐露宿与战友携手征战,更记不清有多少个不眠之夜,连续奋战在工作一线,完成各项警卫任务180余次。因工作表现突出,他本人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所在科室2021年荣立公安部集体一等功。
“1985年,我赴老山前线轮战。1986年,在老山1828高地破袭侦查战斗中,为救战友置身火海,致一级伤残。”孟军说:“残而不废,军人的骨子里是军魂。我把实现绿水青山当成新的战场,向荒山秃岭要绿,让大漠戈壁返青,一干就是20年。”
从军33年,孟军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荣获“前方杀敌立功 后方建功立业”奖章,先后五次被区、市、军区及全军评为绿化先进个人,荣获甘肃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绿化奖章一枚。
“脱下戎装志不改,使命扛肩再冲锋。”4名优秀退役军人在新时代新征程,牢记宗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和特质风采感染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兰州市委政法委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表示,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要坚持对党绝对忠诚、锤炼锻造过硬本领、保持昂扬奋进姿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站排头、争第一、当标兵,在政法各项重点任务中冲锋在前、担当作为,为推动政法事业发展进步奉献自己的热血和力量,把忠诚担当镌刻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兰州实践的里程碑上。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杨丹)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