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平安获得感深植群众心中——兰州市安宁区平安建设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4-01-23 16:00:05     来源:法治甘肃网

  党群关系愈发密切、邻里之间更加和睦、社会氛围日益和谐……悄然发生的变化背后,是兰州市安宁区在扎实推进主动创稳行动,大力实施“红色细胞工程”“平安细胞工程”,构建“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的生动实践。

  2023年,安宁区委政法委积极推进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一个个“全科网格”被激活、一幅幅“民情地图”被打开,全区政法干警“脚板沾泥”把党的政策带下去,把社情民意收上来,把矛盾纠纷化解好,架起一座座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平安建设取得良好成绩。

开启治理“新引擎”

  安宁区组织各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和网格员、蓝马甲义警、平安志愿者等,线下线上全面摸排收集辖区各类苗头性、趋向性等矛盾纠纷信息,梳网清格、建立台账、条块结合、动态治理。

  公安机关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三查、四色、五坚持”工作法;市场监管、城管执法及“一村(居)一法律顾问”等力量充实到网格中,探索推行“网格+信息化”服务管理模式,构建起“街道-社区-网格-楼栋-居民”微治理体系。“小兰帮办”“陇情e通”等平台,成为“指尖”上的为民服务和风险化解好帮手,群众诉求在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解决。

  一年来,全区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225起,化解率100%。核实办结“小兰帮办”群众报事58197条、“陇情e通”共收集信息493132条,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风险不外溢”。

筑牢平安“压舱石”

  安宁区把方便、快捷、低成本地解决纠纷,作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方式,常态长效抓实综治中心、网格管理、诉调对接、警调对接、信息平台等整章建制、优化流程、量化考核各项工作,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人民调解工作中来,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实现了矛盾纠纷“排得出、化得掉、控得好”。

  安宁堡街道桃林路社区“桃园议事厅”、河山郡社区“咱家的”等基层治理品牌效应进一步放大,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水平不断提升。探索建立的“综治中心总牵头、警格网格相融合、三联两共创格局”的“1+2+5”警调对接多元调处化解新机制,进一步夯实了平安安宁建设基础。

  一年来,全区诉前调解中心共受理案件2858件,调解成功2128件,成功率为74%。调解拖欠劳务费纠纷260余件,为230余名农民工讨薪500余万元。共收集各类警调对接矛盾纠纷线索1886条,成功调处化解1811起,化解率达96%,未发生因矛盾纠纷化解不及时引发的“民转刑、刑转民”案事件。

织密百姓“安全网”

  安宁区全维度延伸感知触角、全方位提升防控质效、全领域挤压违法犯罪空间,构建起“警网融合、五联两共”基层治理模式。规范宾馆酒店、娱乐场所、网吧酒吧等行业的管理秩序,加大烧烤店面、夜市摊点集中区域的巡查力度,及时处置矛盾纠纷、打架斗殴、噪声扰民等行为。

  在“2023年夏夜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中,安宁公安分局组织开展清查整治行动7轮次,检查场所938家,期间发现并抓获在逃人员1名、吸毒人员1名。“两抢一盗”、诈骗等多发性侵财类发案数同比下降4.2%,破案280起,抓获各类侵财犯罪嫌疑人190人,帮助群众挽回损失74万余元。(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杨丹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