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兰州仲裁委员会首席仲裁员主持调解了一起工程合同纠纷案。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开庭前,仲裁庭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邀请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部分学生现场观摩。
民商事仲裁作为一种解决财产权益纠纷的民间性裁判制度,以其解决纠纷的保密性、快捷性、经济性、灵活性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适用。
从“保密”到“观摩”,不只是解纷过程的一次公开,更是兰州仲裁委员会挖掘典型案例“富矿”,提升解纷效能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兰州仲裁委员会秘书处进一步发挥仲裁典型案例的引领示范作用,梳理总结了2022年以来部分典型案例,通过案件评查、研究和分析,交流办案经验和实践经验,使办案人员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掌握法律知识和办案技能,有效提升了业务水平。截至目前,召开案例分享会议3次,开展模拟庭审活动1次。
前不久,兰州仲裁委员会案件秘书以经办的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为切入点,全面分析了欠付工程款利息计付标准和起算时间、申请保全及保全费用承担等相关问题。随后,将个人研习成果分享给全体办案秘书,大家就日常经办案件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展开了讨论交流,分享了各自在办案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兰州仲裁委员会还创新宣传形式,设立“兰仲案例”专栏,发布经办的建设工程施工、网络直播协议、物业服务等典型合同纠纷案例,充分发挥“以案释法”作用。
兰州仲裁委员会秘书处处长彭正辉表示,以典型案例宣传推介仲裁,能够营造人人知晓仲裁、遇事寻找仲裁的良好氛围,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贡献仲裁力量。(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杨丹)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