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阔的荒地荒坡上,一组组太阳能电池板整齐排列,静静地沐浴着阳光。作为我省“十四五”第一批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永登县七山乡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一期牧光互补发电项目正在建设中,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上网电量约9.09亿度,节约标准煤约27万吨。
“我们支持项目建设,但占用土地得给予补偿。”不久前,红古区红古镇旋子村的个别村民前往项目建设工地,阻挠正常施工,酿成群体性矛盾纠纷。
5月17日,红古区委政法委会同永登县委政法委,组织召开跨县区矛盾纠纷调处协调会议。会议针对村民诉求,深入会商研判,提出了由红古镇组织力量现行调解,有关方面积极配合的意见。
当天下午,红古镇小兰指挥中心主动发力,召集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负责人及村民代表,就此事展开调解。
“每一个诉求都有它的道理,但要在公平、公正、合理的前提下提出。”用心倾听村民陈述后,红古镇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的工作人员摆事实、讲道理、说问题,从法律层面对村民诉求是否合理进行分析。最终,这起矛盾纠纷得以成功化解。
“找准症结、解开心结的关键,是一份来自永登县自然资源局的核查报告和《土地权属证明》。”红古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1995年7月22日,永登发生5.8级地震,原七山乡米家台村村民集体搬迁后,其闲置耕地被红古区红古镇旋子村村民耕种。因为经济收益低,该处土地已被撂荒闲置。据查,该建设项目不存在跨越行政区划越界施工行为,村民阻拦正常施工,既无法律法规依据,又无正当合理诉求。
据了解,自主动创稳行动开展以来,红古区前移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关口,对疑难复杂纠纷或可能引发极端案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纠纷,由区委政法委统筹,依托“一中心三平台多阵地”基层善治体系,充分发挥小兰指挥中心统筹调度作用,将法庭专业优势、派出所属地优势、司法所调解优势整合运用、联调化解。
在此基础上,积极打造“多网合一”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做到制度有人抓、责任有人查、诉求有人问、纠纷有人管、件件有结果。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激化、问题不上交”。如今,红古区已全面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截至5月24日,“小兰帮办”平台累计受理20776件诉求,办结20648件,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促进主动创稳行动向基层延伸,保障了经济发展的“快车”稳步前行。(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杨丹)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