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鸿基 :新型网络犯罪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3-05-15 10:53:23     来源:法治甘肃网

新型网络犯罪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张掖市公安局甘州分局党委委员  黄鸿基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犯罪呈现高发态势。新型网络犯罪大量涌现,传统犯罪加速向以互联网为媒介的非接触式犯罪转移,犯罪手段迭代更新,犯罪形式层出不穷,涉网犯罪数量、受害人规模和社会危害性持续增长,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稳定的一颗“毒瘤”。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打击预防网络犯罪,净化网络空间,考验公安智慧和担当,检验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

研究当前新型网络犯罪的特点、态势,以及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革新犯罪侦查传统观念,组建并扩充专业侦查队伍,加强侦查工作专业化建设,是公安机关落实依法管网、依法治网,始终保持对各类网络违法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为平安中国建设保驾护航的必然要求。 

新型网络犯罪的主要形态和涉及工具

新型网络犯罪的产生有其自身特殊的时代背景,作为一种既特殊又常见的犯罪形式,它与传统的犯罪行为有着不同的特征。

新型网络犯罪,溯源主要为计算机网络犯罪,指行为人运用计算机技术,借助于网络对其系统或信息进行攻击、破坏或利用网络进行其他犯罪的总称。具体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破坏网络及信息安全的犯罪。这类犯罪行为,将计算机网络作为犯罪对象。另一类则是利用网络进行的其他犯罪行为,此类将计算机网络作为犯罪工具。

前一类犯罪行为专业性较强,与广大普通群众日常生活的联系并不大,具体的侦查工作也必须依靠专业技术人员的 配合。而第二类犯罪行为将互联网作为犯罪工具,利用了网络涉及领域广、影响力大的特点,案件通常波及面更广、性质恶劣、影响严重。因而,第二类犯罪行为是当前新型网络犯罪的主要形态。较新的犯罪活动有:利用互联网经济套现、洗钱,从事网络赌博、诈骗等,以及互联网经济环境下的公民个人信息买卖等违法犯罪活动。

新型网络犯罪,其产生根源主要是网络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两个衍生物,即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经济的成熟完善。

随着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尤其以微信、QQ等为代表,人们的社交活动从线下拓展到网络虚拟世界。人们在使用这些即时通讯工具的过程中,都会添加大量的个人信息,以完善自己的“第二社会名片”。

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网络短视频及直播平台已然成为人们重要的社交展示媒介,承载了个人的生活痕迹。简单地删除使用痕迹,甚至意味着对于某段过往记忆的割舍,这令平台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此外,随着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平台及三方、四方支付平台的推广普及,在给人民群众带来便捷支付和繁荣互联网经济的同时,又意味着即时通讯工具与互联网经济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将会不断演变出新的挑战。移动互联网之后,物联网将是未来信息流动的重要载体,互联网设备将会越来越多。以前的智能设备是手机、计算机,未来的无人机、智能玩具、智能穿戴设备、扫地机器人等都将变成智能设备,指纹、行为信息等都将成为人的特征信息。这些均会给打击新型网络犯罪提出新的课题。 

新型网络犯罪特点分析

借助互联网非接触式的特点,各种网络犯罪的组织方式、外在表现形式、范围、影响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且持续交织,动态变化,构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络违法犯罪生态。

(一)智能化与隐蔽性交织叠加。各类新型网络犯罪活动中,犯罪分子利用知识、信息、技术资源,快速而又隐蔽地进行作案。犯罪分子普遍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并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以逃避安防系统和规避侦查,达成犯罪目的。由于计算机网络自身具有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利用互联网实施的新型网络犯罪就必然有相当的隐蔽性。专业的网络黑客犯罪,技术手段十分强大,可以完全隐藏真实身份和网络地址,其实施的犯罪活动不但难以防范,更难以侦查取证,需要更加专业的技术人员开展工作。

以网络诈骗犯罪为例,犯罪分子制作的网页布局与正规银行网页几乎一致,内嵌钓鱼网站链接,所使用的域名也与各银行官方网站十分相似,难辨真假。此外,还有利用网络虚拟电话线路,通过改号软件显示出公安机关或者银行机构电话号码,蒙骗受害人。

(二)跨区域与跨国界特征明显。互联网信息的传输,没有现实中地理空间的概念,国界和地理距离消失,为网络犯罪提供了跨区域、跨国界的可能。新型网络犯罪打破了传统犯罪所受地域空间、距离的限制,犯罪的波及范围可以无限扩张。随着我国公安机关对于网络犯罪打击力度的加强,为了躲避公安机关的防控和打击,如今的犯罪分子更多地选择在境外远程实施犯罪行为,或者与境外犯罪团伙共同实施犯罪。在实际工作中,来自境外的网络攻击非常常见,但由于涉及管辖权和国际、区域间执法合作以及网络技术上的问题,大量的犯罪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必然会助长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其犯罪活动也必然更加猖獗。

(三)团伙化与产业化成为常态。对于各种新型网络犯罪而言,需要运用多种科技技术手段,通常由多名犯罪分子协作实施犯罪,这就导致了许多新型网络犯罪团伙的出现。其团伙成员分工明确、组织严密,每个犯罪环节通常落实分配到个人。犯罪的团伙化无疑也增加了侦查取证和犯罪嫌疑人抓捕工作的难度,抓获一人往往不能取得成功。犯罪“团伙化”的演变是犯罪的“产业化”,这一点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方面尤其显著,一般由信息“源头” “中间商”以及“非法调查公司”三部分构成“非法产业链”,彼此之间以犯罪所得的金钱利益为纽带,并与网络诈骗、网络敲诈等下游犯罪相互交织。 

张掖市新型网络犯罪打击治理

(一)张掖市新型网络犯罪打击成效

近年来,张掖市网安部门认真贯彻公安部“净网”专项行动部署,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思路和生态打击理念,始终保持对网络违法犯罪主动进攻、高压震慑打击势头,严厉打击侵公、帮信、网赌、诈骗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网络违法犯罪,以及为网络违法犯罪提供支付结算、广告推广、建站设施、技术支持等服务支撑的网络“黑灰产”。

2020年以来,张掖市公安机关侦破涉网案件72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00余人。在严打现案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生态式、全链条打击新型网络犯罪,并取得显著成果。2020年侦破新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被公安部挂牌督办并评为典型案例;2021年侦破省督新型网络贩卖毒品案,被公安部禁毒局列为目标案件;2022年,侦破了6起省督新型网络犯罪案件。其中,侦办的黑客、“网络水军”案件系全省首起案件,侦办的杨某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网上套路诈骗案被评为全省十大典型案例。

(二)张掖市新型网络犯罪出现的新特点

1.传统犯罪手段趋于网络化。结合张掖市近年来侦办的涉网案件分析,传统犯罪在利用常规犯罪手段的同时,开始向“互联网+”模式倾斜,向更大范围辐射。传统的诈骗、赌博、贩毒、盗窃,甚至是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犯罪,也在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的虚拟性增加了犯罪的隐蔽性、网络的便捷性增加了犯罪的灵活性、网络的互联性降低了犯罪成本,让互联网进而成为传统犯罪的高效工具。随着“互联网+传统犯罪”案件的日益增多,网络犯罪占犯罪总数的比例也不断加大。当前的传统犯罪已经越发难以按照以往案件进行侦查办理,犯罪打击难度逐渐变大。

2.黑灰产业链条滋生速度快。随着网络犯罪结构日益紧密,组织程度日益提升,出现工作室、公司化运作模式越发常见,使用虚拟货币交易结算成为主流,网络犯罪黑灰色产业链条正在形成,技术高端为网络犯罪提供策划、技术支持、收集信息、传授方法;中端为帮助犯罪分子具体实施网络犯罪;末端为网络犯罪转移资金、提取赃款。网络犯罪“黑灰色”产业链条的日益扩张,甚至吸引了很多“就业人员”,既包括刚毕业的高校学生、职业院校学生,也涵盖了不懂法律的技术人员,这致使“帮信罪”成为我国继危险驾驶罪、盗窃罪之后的第三大罪名。

3.“暗网”犯罪发展势头迅猛。在对互联网监管不断严密的当下,网络犯罪正在向“暗网”转移,“暗网”已成为目前潜在犯罪发展趋势最高的一类网络犯罪。不法分子利用“暗网”实施公民个人信息贩卖、毒品交易、黑客服务、暴恐音视频传播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其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以及危害不容忽视。受技术限制原因,该类犯罪往往取证困难,尤其是区块链技术在其中的运用使得犯罪手段愈发隐蔽。

(三)张掖市新型网络犯罪“痛点”问题

1.新型网络犯罪呈现的偶发性态势。分析张掖市2019年至2021年新型网络犯罪案件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4起,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案1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件2020年、2021年刑事案件增长不足10%,且主要来源于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案件关联下游帮助犯罪。本地人员逐渐向为境外网络诈骗团伙、赌博团伙提供QQ、微信、实名注册,接发手机验证码实施账号注册及APP认证、买卖公民信息定向吸粉引流等网络黑灰产延伸。本地新型网络犯罪案件发案无规律可循,呈现碎片化、单个化的偶发态势。

2.“黑灰产”犯罪遇到的技术性瓶颈。通过深入总结提炼张掖市近年来侦办的网络违法案件战法模型,本地新型网络犯罪主要集中在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以及黑客类案件的“黑灰产”犯罪链条,属于源头性、帮助性、技术性违法犯罪,涉及行业内鬼获利、网民网赚兼职、黑客入侵获取等源头领域。从全市公安机关整体看,无论是从此类案件侦办经验、民警个人能力水平等各方面均存在突出短板,对涉网类案件上游溯源追踪、同类案源扩线全链条打击的经验、能力明显不足,导致“黑灰产”类案件线索挖掘、专案打击、典型案件侦办成为当前工作最大瓶颈。

3.执法监督面覆盖领域的不深入问题。近年来,张掖市虽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执法监督检查,重点围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及重点网站开展,但是对行业数据安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等内容未能实现检查全覆盖,尤其是关键存储位置、信息保护制度、从业人员审查等监督不够深入,对相关基数底数动态更新程度不够。同时随着网络技术推陈出新,公安机关对相关数据溯源、信息追踪技术手段更新缓慢,导致针对性开展专项工作抓手缺失。 

张掖市新型网络犯罪出路建议

1.全警触网势在必行。面对快速更迭、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不懂网络的领导将丧失指挥权,不懂网络的民警将丧失工作权”。积极推进全警触网,统筹网上网下两个战场,按照“一警主导、多警联动”的融合发展模式,走专业路、打合成仗,形成全警共建共享、共用共治的网上警务新格局,才能不断提升公安机关对网络社会的管控力。公安机关必须置身网络大环境中,在网上找准各自职责定位,将各自业务向网上无限延伸,推动公安业务由传统警务向网上网下一体化转变,才能打好网上工作“组合拳”。

2.专业警队势在必行。基层公安机关在侦办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案件中,对案件缺乏整体侦查分析研判,针对新型网络违法犯罪研究不透,犯罪团伙架构组织研判不清,只抓单个“卡主、号主”,只追求短频快破案结案,导致案件生态打击不深入、亮点特色不突出。要通过警务机制调整和改革,选调精干警力组建网络犯罪专业研判侦查队伍,整合全警力量、手段和资源,聚力向网络犯罪发起雷厉攻势,真正实现侦查队伍专业化、正规化和战斗实体化。

3.学习应用势在必行。以开展专题专项会战的形式,对公安机关案件侦查打击民警业务知识及专业技能进行逐项培训,有针对性地培养业务民警网络犯罪侦查打击、分析研判能力水平,以此达到以战代训、以训促战的目的。对外交流学习方面,积极邀请上级及同级公安机关业务骨干或“走出去”到先进发达省份,以现场培训、亲授方法的方式全面提升方法技巧。内部复盘总结方面,要分析归纳近年来典型案例打击策略,“沉下去”总结涉网案件的特点特性,激发内部动能,提升案件打击质效。

4.联动共治势在必行。结合公安部网络安全执法检查部署,集中开展教育、卫生、银行、保险、房地产以及三大运营商等行业数据安全专项检查,重点对涉及公民个人信息存储部位落实等级保护情况,以及监管、管理、从业人员重点审查,着力在源头堵塞安全漏洞,及时发现相关违法犯罪线索,依法从速从重打击处置,确保线索有着落、打击有抓手。同时要在日常执法工作中,加强与行业部门的协作机制建立,强化线索收集及信息通报流转,形成全域共治共享、行业重点突出的打击新型网络犯罪良性循环局面。

道路决定方向,理念决定成败。只有理念更新了,观念转变了,工作才能跟上时代发展变化的步伐。新形势下,网络成为社会治理的新领域,网络侦查手段成为公安工作发展的新引擎,运用网络开展打、防、管、控、服等工作成为公安机关的新常态,网络强警已经成为公安机关提升竞争力和战斗力的必由之路。强化科技支撑、深化数据应用、推动科技手段与公安工作深度融合,提升全警信息化应用意识和能力水平,为更好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高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