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温情暖三春 倾情调解绽芬芳——记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潘虹

发布时间:2022-09-08 10:58:51     来源:甘肃法制报

巾帼温情暖三春 倾情调解绽芬芳

——记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潘虹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龚利芳

2016年,被敦煌市司法局任命为敦煌市莫高法律服务所主任;2019年,成立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潘虹个人调解工作室”;2021年,被省司法厅命名为甘肃省“枫桥式”人民调解员;2022年,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她,就是潘虹。

微信图片_20220908110632

“潘虹调解室”调解矛盾纠纷。酒泉市司法局供图

在多年的调解工作中,潘虹摸索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用真心、动真情、办真事”人民调解工作法。无论案件大小,她都坚持从群众立场出发,用群众愿意倾听的语言、容易接受的方式,访民情、查民意,瞄准问题的焦点、平衡当事人双方利益,“情、理、法”结合,“快、准、稳”化解,用恒心和智慧书写了“人民调解为人民”的担当。

“用真心”纾解矛盾

多年的调解工作中,潘虹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独有方法:对不同的调解人群要讲求不同的方法,有的居民来的时候,情绪非常激动,这种情况不要上去劝阻,先给他们一个情绪的宣泄时间,让他们“释放”心中的怨气,等他们情绪平稳了,再根据诉求调解,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面对情绪激动的群众,潘虹有时候也会挨骂。如何在情与法之间找到平衡点,妥善解决各类疑难杂症?这并没有“独门秘籍”,而需根据现场事态对症下药。

面对基层层出不穷的各类矛盾纠纷难题,潘虹将心比心地从情感上贴近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用踏踏实实、尽心尽力的行动,努力为每一个案件当事人提供公平公正的调解。截至目前,“潘虹个人调解工作室”共接待来人来访3000余人(次),受理调处了“6·29”三车连环相撞等交通事故,以及各类买卖合同、物业服务、雇用损害赔偿等矛盾纠纷366件,涉案金额达到了3000万元以上。与此同时,潘虹还先后深入转渠口镇、莫高镇、肃州镇等各镇村组、学校、社区、企业及建筑工地,义务开展“创建法治敦煌巾帼在行动”“宪法进军营”“法治进乡村”等法律宣传讲座活动100多场次。

“动真情”化解纠纷

2020年3月,李某驾驶小轿车与左转弯变更车道的陈某、郝某驾驶的电动自行车相撞,造成当事人郝某受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严重交通事故。经敦煌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现场勘查,作出了双方当事人负同等责任的事故认定结论。此后双方当事人就赔偿部分发生争议,遂找到敦煌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要求调解解决。

潘虹接受工作安排后,先对申请人的身份和纠纷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细心调查,又分别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细心询问,仔细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在初步掌握双方当事人的诉求和思想动态后,她采取单向沟通的方式,合理运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稳定郝某家属的情绪,多次耐心抚慰家属的心理创伤,劝导其平定心态,冷静理性才能顺利解决赔偿问题,并从自身多年来代理和调解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例的经验出发,针对郝某家属提出的赔偿请求进行了仔细核算分析,耐心告知其赔偿计算标准和法律依据。最终,郝某的亲属放弃了自己过高的赔偿诉求,双方达成赔偿51万元的调解协议。

“办真事”取信于民

2020年7月28日,“潘虹个人调解工作室”受理了陈某、何某等四人与刘某的劳务纠纷。细致了解了劳务关系的形成、费用的结算和单据出具的过程后,潘虹心中有了一杆秤,并当场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在经过近4个小时的调解后,双方就拖欠的劳务费用达成了分期给付的意向。事后为了保证调解协议的顺利履行,不让当事人在协议逾期不履行时再走法院诉讼的路子,减少当事人诉累,潘虹与法院取得联系,就地为当事人起草了司法确认申请书,将这起拖欠近一年的劳务纠纷顺利化解,让外来务工的陈某、何某等人在调解结束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两年多来,潘虹从一个基层法律工作者的视野从事人民调解工作,本着专人调解、专人制卷的调解创新模式,在全市范围内打响了矛盾纠纷化解品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口碑,带动和提高了基层调解组织的整体业务水平,对全市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潘虹个人调解室”自2019年成立至今,先后配合信访部门、政法部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12件,接访来访群众4000余人次。同时,敦煌市莫高法律服务所还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截至目前,共开展《宪法》《民法典》等法律“八进”活动100余场次,发布普法视频、普法音频、普法微信公众号300余条,通过线上开展法律宣传受众达6000余人次。

责任编辑:高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