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勇担当 务实为民铸警魂
——全省“百名新时代政法英模”陈开林的先进事迹
省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党委书记、所长陈开林从警29年来,忠诚党的事业、牢记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他的带领下,省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荣获“省级文明单位”“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陈开林个人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荣获全省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今年,入选“百名新时代政法英模”名单。
提高站位 夯实党建基础
当好班长锤炼好队伍
工作中的陈开林善于学习,始终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汲取滋养,筑牢政治忠诚,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他以稳定一方秩序、带好一支队伍、教育矫治一批学员为己任,秉持“创新、完善、规范、提高”的工作思路,团结带领所党委一班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带领广大干警职工,知难而上、锐意进取,干警职工战斗力不断增强,场所各项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得到了广大党员干警职工的一致好评。
陈开林坚持以党建带队建,把党管干部原则作为选人用人一以贯之的根本遵循,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严格选拔标准,把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把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近年来,省第二强戒所队伍梯次结构日趋合理,整体素质逐渐提高,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道德高尚、清正廉洁、能拼善赢的政法铁军战斗力在不断凸显。
真抓实干 聚焦主责主业
培根筑基打造新品牌
陈开林始终将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中心位置,充分利用“一个禁毒基地、两个戒治康复研究所、六个大学生实践点”,以自编教材、原创歌曲为载体,把“五个有利于”(凡是有利于净化戒毒人员心灵、有利于修正戒毒人员“三观”、有利于强健戒毒人员体魄、有利于培养戒毒人员职业技能、有利于恢复戒毒人员做合格公民信心)教育矫治方法,纳入大教育范畴理念。建立以传播弘扬价值观文化、法治文化等八个板块为内容,以构建“德、法、礼、忠、信、艺、美、净”八个特色鲜明的场所文化矫治体系,全方位立体式拓展文化矫治内涵与外延,打造文化矫治品牌亮点,在每年“6·26”国际禁毒日、春节帮教文艺活动等节点,以大合唱、歌伴舞、情景剧、独唱等艺术形式将原创歌曲搬上舞台汇报演出,展现了省第二强戒所干警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砥砺前行的精神风貌,展现了戒毒人员坚定戒毒信念、彻底戒断毒瘾的信心和决心。歌曲《让生命之花重新绽放》在首届“陇原剑杯”甘肃政法“三微比赛”中获得最佳音乐奖,微电影《花谢花开》、微视频《回家》在第二届“陇原剑杯”甘肃政法“三微比赛”中获评优秀作品,原创歌曲MV《青春的颜色》《星夜的思念》成功入围第六届平安中国“三微”比赛评选。这些原创歌曲及微电影与所内干警自编的10本教材相得益彰,成为叫得响、传得远的二所文化矫治品牌。
心怀民生 提升硬件水平
筑巢引凤办好暖心事
初到省第二强戒所,陈开林提出“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大提升”的工作思路。就职五年间,新楼拔地而起,办公设施全面更新,地下管廊升级换代,所区环境绿意盎然,已成为北滨河路的一道亮丽风景,干警职工们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不断提升,“二所迎来了发展的二次飞跃”成为大家的共同心声。
多少次奔波,与地方政府的反复协调、沟通,争取1200多万元资金让家属院管网改造、家属楼“穿衣戴帽”的暖心工程和禁毒教育基地落地二所,凝聚了陈开林情牵二所干警职工、心系基层群众的为民情怀和赤子之心。与地方政府、高校、科研单位的战略合作,开启了全系统禁毒教育基地、物质成瘾与康复研究所、运动康复戒治研究所落地戒毒场所的先河,其中禁毒教育基地自2018年6月26日至今累计接待120批次单位和学校,10000余人次接受禁毒知识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锲而不舍 扛实主体责任
精耕细作廉政“责任田”
作为党委书记,陈开林认真落实“四亲自”责任,主动扛起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责任,压紧压实“一岗双责”,落实层级管理制度,层层传导压力,做到全员覆盖,分级负责,权责明晰。
近20年来,陈开林与妻子聚少离多,虽然孩子小、妻子体弱多病,但他从未给组织添麻烦,只是利用休假时间匆匆处理家务后又赶赴岗位。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仅管好身边人,还利用各种场合为广大干警职工“敲警钟”,让大家明白“好干部是管出来的”这一道理。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拒绝的人多了,求情的人少了,渐渐地,他在亲朋好友及同事中留下了“不近人情”的印象,但他却说:“我要求严,管得多,不仅是对干警职工负责,更是对他们家庭负责!”
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是工作中的他;低调平凡、热情豁达是生活中的他。作为单位的主要领导,在29年的从警生涯中,陈开林一以贯之地用自己求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一腔的为民情怀,践行着一名人民警察的忠诚与信仰。(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龚利芳)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