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霞自2016年5月至今一直在清水县黄门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调解员,她工作积极主动,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特有的“细心、耐心、真心、苦心、精心”化解矛盾纠纷,守护一方平安。多年来,她直接参与调解家庭、邻里、婚姻等民事纠纷120余起,调解成功率在98%以上。2023年10月,她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遵循法律原则 做好人民调解员
2023年初,静天高速黄门段修高速的过程中,施工时由于强幅度的震动,致使黄门镇王店村宁家自然村49户出现不同程度的房屋受损,因此发生了矛盾。黄丽霞迅速对接,反复商谈,多次穿梭于农户家与项目部之间。对调解过程中所遵循的法律法规和房屋受损赔偿标准进行咨询,作出准确分析,并向双方当事人进行解答。她将矛盾和赔偿诉求进行梳理分类,由繁化简,找准了整个案件的主要矛盾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调解。她在调解过程中既理清了法律关系,又综合考虑了当事人的实际情况,使得矛盾纠纷能够顺利化解。此案的成功调解,既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又为当地静天高速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巧用调解艺术 做好人民好法官
为做好民调工作,黄丽霞认真指导各村人民调解组织,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民情报告单制度”,准确掌握纠纷信息,做到迅速反应、及时处理,变被动为主动,努力把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她不但注重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心平气和+微笑、耐心倾听+ 引导、阐明利弊+事例、动情晓理+礼让”,而且注重调解原则灵活运用,“讲原则+灵活、讲政策+实在、讲证据+具体、讲事实+结论”,真正做到了真学实用、学用结合。在调处矛盾纠纷上,黄丽霞总是对同事说:“时间再晚不迟去,工作再忙不耽误,事情再小不推辞。”因此,当地老百姓都称她“黄法官”。
坚持调防结合 做好筑牢防线人
“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这是黄丽霞的座右铭。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她始终认为稳定是第一责任,调解是第一防线。多年来,她坚持筑牢第一防线,履行第一责任,把矛盾调解在基层、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农村问题错综复杂,群众矛盾千变万化,仅靠调解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她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防”字上。在多年工作中,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第一道防线”作用,发现矛盾纠纷,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有效化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坚持调防结合,标本兼治。同时,她还注重法治宣传和人民群众的教育工作,为充分发挥“市民学校”“道德讲堂”作用,组织群众开展法律法规及公民道德知识宣讲活动,并不定期组织村组干部在各村采用悬挂宣传横幅、宣传宣讲等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活动,通过开展各类宣传和教育活动,辖区群众“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居民道德水平逐年提高。
躬身为民解难 做好群众贴心人
“群众的问题无小事”,这是黄丽霞的口头禅。她总把调解形象地比作老中医把脉:“只有做到望闻问切,才能心中有数,应对自如。”黄丽霞总是尽可能让人把话说尽,把苦道完,把怨气泄够,然后再对症下药,为其排忧解难。无论哪家扯皮打架、哪家夫妻关系不和或邻里之间闹矛盾,只要是村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她就会在现场出现,了解情况。2020年8月的一天,王店村民调信息员打电话说:“王根仓家新建房屋檐水未处理,流到了王时先家院内,两家因此争吵起来了。”但早上起来一直下雨,同事说下雨天不去了,可她脑海中重复上演着两家人吵架的场面,坚持赶去现场,雨越下越大了,她打着雨伞,东家进西家出,苦口婆心,终于在中午调解成功,看到两家人面带微笑,握手言和,她也开心地笑了。
作为人民调解员,黄丽霞在平凡的岗位上,凭借着对工作的执着、对群众的热情,以娴熟的调解能力维护着群众的合法权益。(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