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运用法治思维推动基层社会治理

发布时间:2023-01-18 11:16:53     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打造“援法议事”社区样本 

——江苏省淮安市运用法治思维推动基层社会治理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统筹推进城乡基层“援法议事”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商、决定、办理、管理、监督基层群众自治事项,推动全市“援法议事”活动向常态化、长效化发展,淮安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积极树立典型,努力打造“援法议事”北桥社区样本,有效助推全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援法议事”,关键在人

  “‘援法议事’活动能否发挥实效,关键在人。”淮安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顾晓燕说,各个街区要积极引导和精心培育老党员、老军人、老模范、新乡贤和村(社区)工作骨干成为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村(社区)领导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等成为村(社区)“法治带头人”,充分发挥“三官一律”,(即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和村(社区)法律顾问的作用。援法议事过程中,除有村(社区)干部、利害关系人代表和群众代表外,还应当有村(社区)法律顾问、“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三官一律”等法治人员参与并发表意见。

  以淮安市北桥社区为例,社区居委会充分发挥该社区党员干部和各类法律人才相对集中的优势,调动“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的积极性,主动邀请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以及律师,宣传讲解法律法规和政策,回答法律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社区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建立,逐步实现小区良善治理,小区居民幸福指数不断上升,群众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的热情和学习法律的热情不断高涨,社区群众不再做“旁观者”,而是积极成为“建设者”和“维护者”。

“援法议事”,党员带头

  北桥社区实行党建引领全要素网格政策,社区的“援法议事”活动由社区党员带头,制定出一套针对党员居民量化考评的“积分制”,按月按季评出优秀、合格、不合格,公布上墙。“积分”激励立竿见影,18名党员自告奋勇担任楼栋、单元长,积极参与小区治理。社区党委顺势而为,组建社区物业监督委员会,成员包括社区干部、楼栋长、单元长,负责监督物业、收集民意、协商小区大事小情。围绕党建引领全要素网格化的内容,该社区实施“党组织建立在网格上、党员作用发挥在网格上”的社区党建新举措,每个网格内明确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党员的划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争创和谐社区。

网格管理,落实有力

  “援法议事”关键是“法”,要突出“法治”元素。为细化法治社区管理,北桥社区将社区分为ABCD四个网格,评选出网格长、小区长、单元长、楼道长,均由热心社区法治事务的居民担任。社区还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双网融合,党社共建,组建以社区党委书记、政协委员、小区长、楼栋长、单元长、热心居民为成员的基层法治调解骨干队伍。由基层法治调解骨干、网格员收集社区居民生活中的痛点、难点,再向社区反馈交办。网格建立后,通过一系列特色项目实现社区服务的人性化。为保障居民的话语权,社区每月召开一次民情研判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网格服务员工作例会,遇重大事项则开展不定期的民情恳谈会,形成广覆盖、高效率的民情民意收集网络和协调处理体系。此外,该社区充实治安联防队,分块分批进行网格巡逻,并推行出租房协助式包片管理机制,由网格服务员协助民警做好出租房房东、房客信息清查登记,为社区构建起一张范围大、反应快、效果好的防控网。通过网格管理模式,社区解决了绿化整治、停车位改造、幼儿园家长分流等一系列治理顽疾,社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法治家园,共创共建

  “作为基层社区工作者,我体会到社区治理只有顺了‘民意’,才能换得‘真心’;有了‘真心’,才能聚起‘民力’。”北桥社区党委书记潘红梅感慨道,“这两年,我们在社区推出‘红黑榜’‘平安家庭户’‘文明家庭户’‘楼道好人’等系列法治成果评选活动,创建的法治爱心联盟已衍生出10支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总数超过300名。目前,这些群众团体已经成为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力军,社区党委也因此得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更好地为社区发展把方向、定良策。”北桥社区着力创建“法治红色家园”党建特色品牌,深入挖掘老干部红色资源,积极涵育红色文化、家园文化、敬老文化,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法治“红色家园”。紧抓老旧小区改造的难得机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网络通信技术,把物业管理、安防、通信等系统集成在一起,并通过通信网络连接物业管理处,为小区住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生活环境。社区将不断丰富“法治+”的内涵,全面提升基层人员法治工作水平,坚持走一条以“红色文化”为主线、以“家”为媒的城市化社区法治治理之路。

责任编辑:高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