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力协作共治 显担当护海同行 | 江苏构建海事法治“1+10”协作模式

发布时间:2022-07-11 18:51:28     来源:江苏法治报

聚合力协作共治 显担当护海同行 

江苏构建海事法治“1+10”协作模式

记者 王晓红

  江苏,通江达海,“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叠加区。为守护好这片黄金水道、蓝色海洋,“四方协作”到“1+10”模式,两年来,南京海事法院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江苏海事局等10家行政执法协作单位以法治为依托,共同探索建立具有江苏特色、海事特点的司法与行政执法协作机制,构建起多层次、宽领域、高效率的协作格局。

图片

      常态沟通协作、信息资源共享、数据互联互通、纠纷联合化解......我省海事司法与行政执法协作共治,护海同行,在服务大局、执法办案、纠纷化解、社会治理等方面精诚协作,联动破解了沉船打捞、船舶扣押、生态环境修复等司法执法难题,交出了江苏海事法治的“高分联考卷”。

精准服务发展大局 树立“江苏标杆”

  为更好地服务海洋经济、加强海洋治理、提升司法执法效能,我省海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第一份战略合作备忘录产生于2020年7月,即南京海事法院正式履职后的第七个月。南京海事法院、省交通运输厅、江苏海事局、连云港海事局携手初步构建江苏海事司法与行政执法协作机制,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迅速打开了新局面、实现了新发展。

  一年后,在江苏海事司法与行政执法战略协作推进会上,从原有“四方协作”拓展到“1+10”模式,增加了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江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江苏海警局、公安部长江航运公安局等七家单位,江苏海事司法与行政执法“朋友圈”日益壮大。

  科学研判,方能精准施策。两年来,协作各方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开展海事执法、水上交通巡航等实地调研,共谋服务保障国家战略新思路,围绕RCEP生效后对外经贸新发展、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对外开放面临的风险挑战等主题进行“头脑风暴”。结合数字航运、非法营运、危化品运输等具体问题组织联合攻关,合力破解实务热点难点,形成《“一带一路”背景下涉外海事审判疑难问题研究》《关于服务保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高质量实施的司法措施》《苏北沿海滩涂科学合理利用问题研究》等调研成果,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决策参考“智库”作用,树立了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江苏标杆”。

图片

       为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依托协作机制,南京海事法院依法审结涉长江水域货物运输、船舶碰撞、航道疏浚等案件271件,为长江大保护全力护航;通过示范庭审,在长江“三无”船舶专项整治行动中,依法妥善处理38起涉长江“三无”船舶行政诉讼案件,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在长江水上过驳作业专项整治行动中,各方加强协作配合,共商整治方案,合力服务保障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同饮长江水,共抓大保护。2021年4月,各方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九项工作举措和十大典型案例,护航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工作受到最高人民法院领导批示肯定。

破题优化执法效能 贡献“江苏智慧”

图片

      因船东拖欠4558万元,香港籍“GAO CHENG 5”危化品船舶被告上法院,原告方因涉及金额巨大,提出了诉前扣押船舶的申请。受理后承办法官立即启用船舶执行查控系统,捕捉到这艘载有1600余吨乙酸仲丁酯(SBAC)危险化学品货物的货轮正在长江顺流南下。

  时值疫情管控时期,南京海事法院法官积极与扣船申请人、船东、船舶代理、船载危化品的货主、码头公司、洗舱公司、海事部门、边检部门、海关部门协调,通过系统在线跟踪船舶动态,完成了扣押载运危化品船舶从靖江航行至常熟卸货,卸货洗舱后移至太仓锚地抛锚的“两步走”方案,成功消除了扣押危化品船舶的安全风险。在各方努力下,帮助船上外籍船员换班回国。

图片

       船舶的实时定位查询曾一度是海事执行中的难点,为提高执行效率,切实化解执行难,南京海事法院依托海事、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部门的信息系统,整合开发全国海事法院首个“点对点”船舶在线执行查控平台。实现了全流程网上办理船舶信息在线查询、精准定位船舶轨迹、扣押进度实时跟进、扣押通知在线送达等多功能于一体,让原先需要一天或数天才能完成的船舶扣押,只需短短几十秒即可在线“一键”实现。

  该平台运行以来,已助力扣押各类船舶256艘次,包括12艘外籍船舶;妥善化解“新猎户座”轮等多起重大敏感船舶扣押案件,协助“新猎户座”轮等外轮上的42名船员换班。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下,部分城市实施管控措施,传统船舶司法扣押线下方式无法实施,该系统为高效维护当事人权益发挥了巨大作用,形成了破解船舶司法扣押和监管难题的“江苏经验”,入选首届江苏智慧法治十大优秀案例。

图片

       在江苏,数字赋能的司法探索一直进行时。今年“中国航海日”来临之际,协作各方联动共建的司法扣押船舶锚地和“电子围栏”系统将正式启动运行。今后,利用AIS、无线电通讯、船舶轨迹动态分析等技术,即能实现对司法扣押船舶的实时监管,保障司法扣押船舶安全,为海事司法执法的效能提升插上“数字的翅膀”。

  协作各方通过海事行政执法与司法良性互动,深化海事调查与案件处理协作机制,创新行政执法证据调取方式、共建海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大幅提高了司法执法办案效率,促进了海事司法与行政执法办案水平双向提升。

多元化解海事纠纷 打造“江苏样板”

图片

       保障船员诉讼权利、便利船员考试发证、完善船员医疗保障……今年6月25日,第12个“世界海员日”当天,江苏海事局、南京海事法院联合成立的“江苏船员权益保护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与在南京、镇江、南通、太仓等地建立的6个“船员权益保护工作站”相互联动,“一中心、多站点”船员权益保护新模式自此在江苏确立。

  协作各方联合发布《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服务保障船员权益十大举措》,定期安排青年志愿者驻点提供业务咨询、法律援助、纠纷调处、协调保障、心理纾困等。一条条“硬举措”提升了船员应对疫情的能力,积极打通服务全省25万名船员的“最后一公里”,彰显了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法治担当”。

  2022年5月14日,巴拿马籍“君润”轮由南京空载驶往鲅鱼圈途中,与同向行驶的中国籍“芜湖顺祥1688”轮发生碰撞,事故造成双方船体不同程度破损变形。

图片

       究竟是哪方的责任?如何赔偿?短短11天后,这起纠纷便在南京海事法院水上交通事故一站式解纷中心常熟分中心进行了调解。

  受疫情影响,双方船东代表通过线上视频方式参与。在南京海事法院苏州法庭法官,南京海事法院特邀调解员、常熟海事局事故调查组成员共同参与下,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在线上签订和解协议。

  如今,像这样“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下的高效解纷模式在江苏已经花开遍地。在南通、盐城、连云港等沿海各地,覆盖涉渔矛盾、水上交通事故、国际航运物流、港口贸易等4大主要类型纠纷的16个海事司法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7个诉源治理审务工作站、10个巡回审判点已稳步构建、实质运转。

  类型化海事纠纷案件在我省实现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来自全省交通、海事等单位的23名特约监督员、35名协助执行员、75名海事专业背景人民陪审员、89名特邀调解员,正为江苏海事特色多元解纷贡献合力。

  记者了解到,两年来,依托协作平台各协作单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诉前高效处理案件455起,帮助当事人及时获得赔偿款、挽回损失近8000万元,形成了海事领域诉源治理的“江苏样板”。连云港法庭涉渔矛盾一站式解纷中心调解员祁洪桂先进事迹受到最高人民法院推介。

  大江东去汇蓝海,风正帆悬再出发。江苏海事司法与行政执法将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原则,用法治利剑为江苏海事巨轮壮丽远航、劈波斩浪,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服务和保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