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法治(制)媒体川渝采访行】
用法治方式化解医患纠纷
——眉山市医调委创新建立“保调赔防诉”工作机制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
“依法依规 医患满意”“协调医患双方 巧解平安难题”……在眉山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下称市医调委),这样的锦旗格外醒目。9月19日上午,全国法治(制)媒体川渝采访行记者走进市医调委,探寻市医调委是如何“解开千千结”的。
近年来,眉山市传承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多元化解,探索创新医疗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模式,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各方参与、专业调解、司法保障的预防调处化解医疗纠纷的“保调赔防诉”新机制,将83%以上的医疗纠纷就地就近化解,实现医疗纠纷全方位“一站式”预防化解。
群众为市医调委赠送锦旗。
2022年,该创新机制被最高人民法院评选为全国“十大最具创新一站式建设改革创新成果”,被四川省委深改办在全省推广。
9月19日上午,记者走进市医调委看到,独立的调解室内,一名调解员正和医院代表、患者家属面对面反复沟通、协调,一同确定事实、划分责任、解决问题。市医调委配备了10名专职调解员,设立法官联络、警务、评估、调解、保险理赔等功能室,还设立了巡回法庭,为医患双方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市医调委的成立正是回应群众解决医疗纠纷之‘难’,致力在医患双方之间架起一座平等沟通、协商解决的桥梁。”市医调委主任杨德荣说,当医疗纠纷发生后,市医调委第一时间介入,通过引导医患双方进入人民调解渠道,及时有效将医患矛盾从院内转到院外。开始调解后,调解员会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取证,并会同理赔中心对调查材料进行分析,形成初步的调解处理意见。调解成功达成协议后,即进入保险理赔程序。
“这件事能顺利地解决,真的要感谢你们。”2023年4月的一天,在与医院达成调解协议后,王某某连连向杨德荣道谢。3月8日,眉山市王某某因手术出现金属固定器位置不佳导致患者二次手术发生,与医院发生医疗纠纷。3月24日市医调委组织五方专家进行责任评估,认为医院对患者诊疗过程承担相应责任。评估结果出来后调解员告知医患双方,医患双方对评估意见都非常认可,最终此纠纷在4月11日达成调解协议,医院一次性赔付患者20000元。
服务还在加码。市医调委不断完善医学专家库和法学专家库,为医患双方免费进行专业化、程序化、标准化的调解;在仁寿、洪雅两县设立医调分站,各驻守2名专职调解员;定期组织全市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医疗风险防范培训,不断提升医疗机构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水平,切实从源头上防止医疗纠纷发生;市医调委还设立了法官工作站,由市法院和东坡区法院选派优秀法官担任联络法官,为医患双方提供法律咨询、诉前辅导和纠纷解决方式引导服务,并对市医调委开展调解业务指导。对诉至法院的医疗纠纷,法院采取委派委托调解或邀请市医调委参与调解。
“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高效便捷化解医疗纠纷的“眉山实践”交上了亮眼成绩单。
数据显示,市医调委成立3年来(截至9月7日),共现场转移医疗纠纷145次,转移成功率100%;接受报案咨询606件,登记受理医疗纠纷274件,调解成功229件,调解成功率83.58%,其中涉及患者死亡案件95件。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