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履职防风险 依法防疫促发展
——武威防范化解公共卫生领域风险工作综述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王建庆 通讯员 石玉伟
9月27日至28日,在第七次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新研讨班上,武威市就防范化解公共卫生领域风险的经验做法作了重点交流发言。
近年来,武威市政法系统把防范化解公共卫生风险作为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助推器”,全面履行防风险、护安全、战疫情、保稳定职责使命,推动全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党建引领筑牢防控“压舱石”
近年来,武威市委政法委坚决贯彻市委“党建引领、党员带头”要求,引导全市各级政法机关党组织和广大政法干警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展现担当作为。坚持推进支部向阵地延伸、力量向一线下沉、作用在一线发挥,全市政法系统共成立临时党支部25个、党员先锋队90个、党员突击队24个、党员志愿服务队20个,划分党员责任区109个,党支部始终成为凝聚一线党员群众的“主心骨”。全市政法机关576名党员干部在社区报到参加防控工作,公安机关累计投入警力4万余人次。市、县两级紧急划拨资金,专项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传递组织温暖、解决实际困难、凝聚各方力量的重要作用。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堪当重任的20名优秀干部大胆使用,对不胜任现职、难以履行岗位职责的3名干部及时进行调整,2次对表现突出的60个基层党组织和100名共产党员予以通报表扬,在疫情防控一线发展符合条件党员11名。
依法防控架起治理“高压线”
全市政法机关把疫情防控作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树牢法治思维,依法依规推进疫情防控,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印发《关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依法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促进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效进行。依托“平安细胞工程”创建,释放网格化服务管理效能,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网格排查责任体系,充分发挥9992名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当好信息排查员、政策宣传员、纠纷调解员、卡点值守员,带动形成了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全市103个司法所、335名司法干警、1372个调解组织、8381名人民调解员排查调处各类涉疫突出矛盾纠纷20余件,为有序抗击疫情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政法机关织密“打击网”,先后发布关于严厉打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扰乱社会秩序违法犯罪活动等各类通告、意见、公告、提示12个,对涉疫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强大震慑。
科学防控拧紧智慧“安全阀”
武威市把疫情防控作为检验应急处置能力的练兵场,注重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防范化解公共卫生风险隐患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研发“天马行”市民云APP,上线“绿马通”,疫情防控期间在全省率先使用“场所码”功能,有效提升了全市疫情防控能力水平。研发大数据分析预警模型,全量调用数字政府、智慧武威等平台大数据资源,为全市疫情防控提供了决策参考。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人人都是合格采样员”专项培训,全市共储备核酸采样人员6021人、检测人员339人。
服务大局打造发展“助推器”
武威市将疫情防控与稳经济、惠民生、保稳定同部署、同安排,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确立武威北、装备园、双塔3个高速出入口为货运车辆专用出入口,同步配套核酸检测点2处、执勤小组2个、工作人员94名,货运车辆通行效率大幅提升,加快了进入武威后的货物流转,全力保障道路货运畅通。交通、财政部门提前下发2021年度燃油补贴1728.46万元,有效缓解了道路运输经营困难。发改、工信部门将天然气价格调整到疫情前水平,降低出租车运营成本,赢得司机普遍赞誉。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等指标平均增长12.35%,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