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推动实施精神障碍患者“暖心工程”纪实

发布时间:2021-12-19 19:34:07     

为精神障碍患者撑起一片蓝天

——通渭县推动实施精神障碍患者“暖心工程”纪实

近年来,通渭县把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瞄准“短板”,找准病根,对症下药,着力构建集“救治、救助、管控、服务”为一体的“3456”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体系,推动实施精神障碍患者“暖心工程”,实现“病能有医,家能有安”的工作目标。

“三抓”并举履职责

通渭县把加强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作为深化平安通渭建设的重要举措,放在全局高度推动和落实。

抓组织领导。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工作、统筹推进;县平安办每季度召开全体会议,研究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管理难题;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靠实人员责任,从上到下促进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常态化。

抓责任落实。将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管理工作纳入《平安通渭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实行量化管理。

抓督导检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经常性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督导检查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推动措施落实;县平安办定期不定期开展全覆盖督查,推动各项措施抓实见效。

“四全”模式强防范

通渭县及时组织开展排查摸底、甄别鉴定、随访回访、数据录入等工作,强化安全防范工作基础。

全覆盖排查摸底。每年深入村社开展2次“拉网式”“全覆盖”排查摸底,做到精神障碍患者底数清、情况明。

全覆盖甄别鉴定。今年组织全县有精神疾病鉴定资质的医务人员,与排摸出的精神障碍患者逐人见面、逐人筛查,重新甄别鉴定,共确认3级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90名。

全覆盖随访回访。坚持每月对重症患者回访一次,对3级以下患者每季度回访一次,切实做到发病时间和病因清楚、治疗情况清楚、家庭情况清楚、思想动态清楚、现实表现清楚“五个清楚”。通渭县卫健局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好患者诊疗服务。

全覆盖录入管理。今年,所有在册精神障碍患者信息已导入了综治信息平台,将3级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录入了全国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信息系统,实行网上网下同步管理。

“五项”举措惠民心

通渭县采取五项措施,从源头上预防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

实行“一人一策”措施,组建监护小组1795个,因人施策,跟踪管理。

实施“两项”救治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精神障碍患者家庭全面落实农村低保、农村特困供养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部纳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享受患者免费诊疗政策。

建立乡镇、综治中心、公安、卫健、民政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风险评估、救治管理、联席会议“三项制度”,做到关口前移、提前干预、动态管理。

夯实“四位一体”管控责任,对3级以下精神障碍患者建立了乡镇、派出所、村(社区、单位)、家属“四位一体”管理小组,对重症患者建立了乡镇、派出所、民政、残联、村社和监护人“六位一体”管理小组,强化日常管理。

全面落实“面对面”沟通、“键对键”交流、“点对点”掌控、“手拉手”帮扶、“心贴心”服务“五项措施”,帮助解决精神障碍患者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

“六大”机制促规范

为确保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得到全链条保障,通渭县积极探索建立对口帮扶机制、以奖代补监护机制、惠民保险机制、专项经费保障机制、责任监护机制和案件责任倒查机制六大帮扶救助长效机制。

该县在积极争取省财政支持的同时,将以奖代补经费不足部分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确保以奖代补工作有效开展;各乡镇与3级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签订了“以奖代补”协议,激励监护人积极主动履责。严格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购买责任保险要求,统一购买责任保险。同时,将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纳入平安建设目标管理考评,对因管理不力、工作失职而导致发生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件的,实行责任倒查。(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孙涛 通讯员 何流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