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主动创稳筑防线 多元共治护平安

发布时间:2025-10-13 15:51:48     来源:法治甘肃网

  近年来,玉门市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紧扣“四区一高地一家园”奋斗目标,以“主动创稳”为核心抓手,以“多元共治”为关键路径,通过责任闭环、阵地联动、科技赋能三重举措,构建起全方位、全周期、全要素的社会治理体系,将安全防线筑在源头、治在基层,为县域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压实责任链条 下好风险防控“先手棋”

  玉门市将责任落实作为主动创稳的根基,严格落实“党委主责、政府主抓、政法主战、部门主建、基层主防”责任架构,党政主要领导扛起第一责任人职责,印发《玉门市主动创稳实施方案》等纲领性文件,通过制度重塑构建全周期防控体系,推动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警”转变。

  玉门市严格落实“五主”责任,健全乡镇(街道)“日调度、周分析、月研判、季考评”机制,形成权责清晰的工作闭环。同时建立任务、责任、风险、成效“四个清单”,将32项重点任务分解至28个职能部门,配套“五函”督办机制,对突出矛盾隐患跟踪问效。

  “早一步介入,就能少一分风险。”玉门市新市区街道综治中心主任郭凤清说。她负责“四项清单”动态管理,在二季度排查中发现建筑领域欠薪隐患,迅速启动多部门联动,为18名工人追回工资67万元。截至目前,全市通过责任督办化解突出矛盾52件,重大风险隐患化解率达100%。

激活多元阵地 构建矛盾化解“共同体”

  玉门市立足“基层主防”定位,整合调解资源、打造特色阵地,形成“一站式受理、一揽子化解”的矛盾处置格局。建成市、乡、村三级矛调阵地,通过“3+8”模式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吸纳网格员、乡贤、法律顾问组建320支调解队伍,打造“铁人说事室”“罐罐茶调解室”等特色品牌,形成“玉事好商量”引领的调解体系。

  “调解既要讲法理,更要通情理。”市综治中心首席调解员王晓明深耕诉前调解一线,今年成功化解一起拖延3年的物业纠纷。某小区20余户业主因服务不到位拒交物业费,物业公司起诉至法院,王晓明联合住建部门、社区网格员多次上门沟通,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既解决了物业收费难题,也推动服务质量提升。

  玉门市健全“四调对接”机制,一体化推进诉调、警调、访调、检调对接工作,构建“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运用事前劝解、事中调解、事外和解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止于诉外、化于诉前。今年已成功调处诉前分流案件668件、警调案件2768件、访调案件82件、检调案件8件。

科技赋能提效能 打造智能治理“新引擎”

  “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效率翻了好几倍。”玉门市综治中心干部马露每天盯着智治平台,系统已累计收集有效数据452万余条,处置各类诉求18万件。今年7月,系统数据显示全市邻里纠纷、劳务纠纷数量明显上升,中心立即牵头下发工作提示函,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和法治宣讲活动,两个月内相关纠纷发生率下降40%。

  玉门市以数字化改革为突破,构建“线上预警+线下处置”的智能防控网络,让治理更精准、服务更高效。自主研发“活力网格综合信息系统”,横向连接31个职能部门,纵向贯通市、乡、村三级网格,整合网格员上报、群众爆料、12345热线等多渠道信息,形成“集中受理、统一分流、全程监督”的闭环体系。

  玉关路社区网格员张雪梅的手机里存着网格内235户居民的联系方式,她通过“每日巡查、即时上报”,今年已化解噪音扰民、设施损坏等民生小事142件。她上报的红绿灯故障问题通过“活力网格”系统流转,不到一小时就完成修复,居民纷纷点赞“小事不出网格,服务就在身边”。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