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玉门市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目标,聚焦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科技赋能基层治理三大维度,创新模式,健全机制,推动提升治理效能,绘就平安新“枫”景。
网格服务筑基石
近日,玉门市黄闸湾镇借助民俗活动,在镇中心广场进行反电诈宣传。专职网格员及网格工作辅助人员身着蓝马甲,手拿宣传册,面向前来观看节目的老年人群体开展零距离防诈宣传。
玉门市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抓手,将基层治理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通过不断完善网格体系、优化服务流程、强化队伍建设,让网格员成为政策宣传员、民情收集员、矛盾调解员、服务代办员,切实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健全完善“村(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群众志愿者”五级组织构架,推动党组织工作触角向基层“神经末梢”延伸。整合乡贤、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志愿者、热心居民等多方力量,打造集议事协商、便民服务、文化活动于一体的网格阵地,共商小区停车难、绿化维护等“关键小事”,形成了“有事共商量、邻里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多元联动化纠纷
3月26日,玉门市清泉乡一村民与同村村民因土地边界划分不清发生纠纷,并找到乡政府反映问题。了解情况后,乡综治中心启动联动调解机制,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律顾问、村干部等成立调解小组,经过近一个月的反复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玉门市构建了“一站式受理、全链条解决”的多元化解机制。依托市、乡两级综治中心,整合司法行政、信访、公安等部门力量,建立矛盾纠纷联调联处工作体系。玉门市充分发挥“四网融治”工作机制优势,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相继走进乡村讲堂、村民家庭等,开展民法典、禁毒、反诈等多个主题宣讲活动,为村民提供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接地气的普法教育实现服务村民“零距离”,法官、检察官等专业人员运用法治思维为村民“把脉问诊”,既助推普法强基补短,又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切实解决了群众身边的烦心事,让法治成为基层治理的坚实底色。
截至目前,玉门市通过多元联动机制,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科技赋能强支撑
“小王,小区下水道堵了,你快来看看!”6月9日,玉门市新市区街道南街社区网格员接到居民电话,马上赶到事发小区,发现堵塞的下水道周围已污水满溢。
网格员迅速拍照取证将这一事件上报至“活力网格”微信小程序,后台管理员将该事件分流至住建部门。同时,网格员积极协调社区工作人员、物业以及居民代表,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在各部门协同努力下,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管道疏通,彻底解决了居民的烦心事。
玉门市积极推进“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社会治理装上智慧大脑。搭建“活力网格综合信息系统”并不断升级迭代,整合综治、公安、应急等多个部门的数据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动态监测、智能预警。创新研发“一企一码”,企业、职工扫码就能发起人员登记、政策咨询、投诉举报等服务申请,系统按照分级处理机制精准派单至相关部门,促进政府与企业良性互动。自“一企一码”推行以来已累计解决10余件劳务纠纷、工资结算等问题,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