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刚柔并济”夯实主动创稳底板

发布时间:2025-06-25 15:52:47     来源:法治甘肃网

“刚柔并济”夯实主动创稳底板

——瓜州不断探索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方法途径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近年来,瓜州县不断探索新形势下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和途径,将人民调解的“柔”与治安调解的“刚”有效衔接,充分发挥“警调对接”多元解纷机制优势,实现了“警情联通、矛盾联调、风险联防”融合治理模式,夯实了主动创稳基层治理底板。

情报信息联通 织密预警“防护网”

  今年4月,渊泉镇的张某某因楼上住户李某某家中水管漏水,导致自家天花板受损,双方沟通未果后引发激烈争吵,张某某随即报警求助。派出所接到报案后,依托“警调对接”机制,第一时间将警情同步推送至综治中心。

  综治中心根据属地管理原则,立即匹配到渊泉社区网格员柳艳红、侯美琳和网格警长赵丹青手中。柳艳红凭借着“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立刻联系物业现场查明管道漏水原因;赵丹青则联合社区调解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组织双方现场协商,从情理法多角度耐心疏导,厘清维修责任。经过多方努力,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纠纷圆满化解。

  瓜州县整合综治中心与公安派出所资源,建立常态化“警调对接”机制和共享渠道,聚焦社情、民情、警情,充分发挥“警格+网格”优势,县乡村形成“1+1+N+X”三级警网队伍,即1名网格警长、1名网格员、N名警务辅助人员和网格辅助人员、X名社会力量(党员干部、物业人员、楼院长、热心群众等),通过网格走访、电话问访、明察暗访、电话随访等方式,全量汇聚110警情、12345政务服务热线、综治窗口接报、入户走访排查等途径掌握矛盾纠纷、苗头隐患,精准把握辖区动态,抓实矛盾纠纷排查,推动基层警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矛盾纠纷联调 打造止争“集散地”

  今年1月,某建筑工地10余名农民工被包工头拖欠18.6万元工资,在多次追索未果后,来到瓜州县综治中心寻求帮助。综治中心研判认为,该纠纷涉及人数多,金额大,立即启动“民警+劳动监察+调解员+律师+心理咨询”联动调处机制,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结合工作实际,瓜州县积极构建以县矛调中心为“大脑”,以律师、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派出所民警为“手脚”的警网协同运行架构,推动公安派出所与综治中心职能融合、工作联动,按照“统一指挥、系统化运行、标准化流程、清单化分流、闭环化处置”五化导向,形成矛盾纠纷类警情闭环流转机制,将公安派出所接警中适合人民调解的且当事人有调解意愿的邻里、婚姻家庭、土地等民事纠纷,由综治中心委派调解力量适时调解,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由人民调解员与办案民警联合调处,实现公安派出所与人民调解的无缝对接。对确实难以化解的,引导其参与诉讼,确保当事人的诉求依法有效处置。今年以来,公安派出所向综治中心推送矛盾纠纷类警情1345起,调处成功1341起,调解成功率99.7%。

风险隐患联防 筑牢平安“防火墙”

  今年3月,瓜州镇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发现一起典型的宅基地纠纷,村民张某与邻居王某因边界划分问题已发生多次激烈争吵,张某甚至曾在酒后持械威胁。

  镇综治中心立即启动专项预警处置机制,通过网格员、民警、村干部等多方协同努力,最终划定双方界线并设立永久界桩,纠纷得到了解决。事后,网格员坚持每季度回访,确保矛盾不反弹,实现纠纷的彻底化解。

  瓜州县坚持“平时”与“战时”相结合,“全科排查”与“专项排查”相融合,开展风险隐患、邻里纠纷全方位摸排,构建联排联防工作格局。“平时”,推行常态化排查机制,按照“高中低”风险等级,对当事人多次报警、接处警发现、综治中心推送、网格员排查上报、履行协议反复、跨区域跨乡镇等高风险矛盾,乡镇综治中心与派出所跟踪掌握动态,牢牢把握风险管控的主动权,力争全方位、多维度防范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战时”,严守重要敏感点,紧盯学校、医院、车站等重点、易发案区域,开展巡查守护,对突发命案预警,派出所与综治中心、司法所联合预警处置,动态跟踪,全力扑灭命案导火索、触发点,确保矛盾风险摸排及时,矛盾纠纷网格化解,问题隐患源头消除。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