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9478户户籍人口、24419户常住人口,管理471个居民楼院……面对超8万人的治理体量,天祝县华藏寺镇社区服务中心(城市社区)积极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将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8.5%,推动社区从“问题集散地”蝶变为“和谐样板间”。近年来,天祝县城市社区创新实践“1341”基层治理模式,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西北小城落地生根,切实增强居民幸福感安全感。
第一个“1”是指党建引领这一核心引擎。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党建引领是关键。城市社区健全基层组织体系,构建起“城市社区党工委+社区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网格(居民小区)党支部+楼栋(院落)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让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同时,推行“五长”责任管理制,从县级领导担任社区片长,到社区干部担任网格员,再到离退休党员等担任楼院长、单元长,形成“五级”网格管理模式,有效串联起信息收集、问题处理的链条,确保社情民意及时掌握、矛盾问题快速处置。
“3”指的是赋能。城市社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推动法治、德治、自治深度融合,推广创新治理模式,打造“枫桥式综治中心”,成立个人调解工作室,设立社区法律服务接待联络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引导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德治润心,通过选树道德模范、倡导先进事迹,营造崇德向善氛围;自治固本,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人翁”。
“4”代表四网协同创新。城市社区积极推行“警网+检网+法网+司网”的“四网融合”工作模式,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为社区网格配置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三官一律”深入网格一线,充分发挥法律专业优势,参与案事件调解、司法确认等工作,有效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同时,设立社区法律服务接待联络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引导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
最后的“1”是指聚焦一线服务。城市社区始终秉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宗旨,将服务阵地前移到群众身边。通过“大走访”践行“四下基层”制度,依托“12345”便民热线和“陇情e通”建立工作机制。社区网格员活跃在楼院之间,采集信息、排查问题、服务群众,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