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着力打造矛盾纠纷化解“终点站”

发布时间:2025-06-07 16:51:46     来源:法治甘肃网

  “您好,旅行社突然取消行程,押金一直不退,我该怎么办?”近日,游客陈女士焦急地向敦煌市综治中心文旅调解窗口求助。

  工作人员立即启动“旅游纠纷快速响应机制”,仅用8小时就促成旅行社退还押金并赔偿损失。这样的高效处置,只是敦煌市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敦煌市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着眼文化旅游区位特征,坚持把建强做实综治中心作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治本之策、关键之举,以网格化管理为支撑,以信息化平台为纽带,构建起“多中心融合、一站式解纷、全链条治理”的矛盾化解体系,将综治中心打造成群众信赖的“终点站”,实现矛盾纠纷“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

坚持一体化建设 筑牢解纷“主阵地”

  今年5月,农民工石某某带着27名工友向敦煌市综治中心投诉欠薪问题。综治中心快速启动“欠薪速调”绿色通道。劳动监察员现场核查用工情况,律师协助整理证据,网格员同步采集工友信息。24小时内,33万元工资全部发放,受到当事人的高度好评。

  敦煌市按照“整合资源、集约高效”原则,打造3000平方米的“综治十中心”,将综治、诉讼服务、信访接待、矛盾调解等10个专责中心整合为“一站式”服务枢纽,实现“进一扇门、办千件事”。

  政法各部门、信访、人社、文旅等16个单位常驻,民政、住建等8个单位轮驻,其他单位“中心吹哨、部门报到”随驻,72名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形成“多方联动、协同发力”的解纷格局。

  设立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规范20个受理窗口和12个类案调解室,推行“统一受理—集中研判—分类流转—依法办理—闭环管理—督导问责”六步工作法,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坚持网格化管理 织密基层“防护网”

  “我们整合周边资源,打造了15分钟便民服务圈,为独居老人、残障人士提供一对一的帮扶,开设老年食堂,为老年人提供营养均衡的餐食,同时为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免费送餐服务。”沙州镇红当社区党委书记张虎说。

  敦煌市健全完善网格管理体系,将全市网格优化设置为192个,配备专职网格员192人、辅助人员960人,构建“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的基层治理格局。

  持续提升网格员能力水平和管理质效,实施网格员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综治干部、网格员、调解员政治理论学习、矛盾纠纷排查、重点人员管控、信息平台应用等技能比武和知识竞赛。

  2024年以来,网格员累计采集数据25万条,处置火灾隐患、邻里纠纷等事件106起,预防“民转刑”案件9起,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千里眼”“顺风耳”。

坚持多元化调解 激活解纷“新动能”

  2025年4月,一名外地游客突发疾病意外离世,死者家属与旅行社协商未果后,来到敦煌市综治中心寻求帮助。综治中心受理后,迅速启动“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联动敦煌文旅调解服务中心,组织公安、文旅、卫健及市场监管等部门成立专班、高效联动,3小时内快速化解纠纷,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敦煌市创新“四调对接”机制,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资源,构建“网格一线源头排查、中心一体多元化解、法院一站诉讼兜底”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新模式。

  建立市镇两级综治中心与法院(法庭)、公安局(派出所)、信访部门常态化对接机制,实行移交单、反馈单、回访单、督办单、工作台账等“四单一台账”,全面推动信息联通、矛盾联调、风险联控、命案联防,有效推动矛盾纠纷前端预防、就地化解。

  依托综治中心探索建立“文旅调解服务中心”,实现对景区接待、餐饮住宿、旅拍体验、户外徒步等旅游领域各类矛盾纠纷的“合力攻坚、一线解决”,全面保障旅游市场安全稳定发展态势。

  高效运用“平安甘肃”“陇情E通”“多元矛调”等信息系统,全量导入实有人口等基础信息14万余条。各类社会治理信息均得到了及时、妥善处置,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有效夯实了主动创稳和平安敦煌建设工作底板。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