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一线岗”筑牢基层治理前哨屏障

发布时间:2025-04-24 16:40:27     来源:法治甘肃网

  今年以来,天祝县持续以网格化治理为抓手,创新推行“一线岗”工作模式,通过下沉服务力量、延伸治理触角,构建矛盾早发现、风险早预警、问题早处置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网格成为感知风险的“第一触角”和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

网格“蓝马甲”织密基层治理网

  在华藏寺镇文润社区,网格员每周二都会身穿“蓝马甲”走访网格,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开展常态化巡查。“我们既是信息员、调解员,也是宣传员。”第九网格网格员何万寿介绍,通过“日巡查、日报告”机制,网格员日均采集上报人口、治安等基础信息30余条,今年已成功化解邻里纠纷、安全隐患12起。

  全县440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创稳网格员、十户联防长2685名,依托“陇情E通”平台累计上报信息36万余条,实现网格内“人、事、地、物、组织”全要素动态管控。文润社区还整合十户联防长、老党员等力量组成志愿巡逻队,构建“每日重点巡、每周全面巡”机制,推动90%以上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内。

“五件装备+四网融合”提升治理效能

  天祝县为网格员配备一本工作手册、一个宣传喇叭、一把照明电筒、一张折叠板凳、一部手持终端“五件装备”,让“蓝马甲”成为基层治理的“流动前哨”。同时建立“警网+检网+法网+司网”四网融合机制,推动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下沉网格,实现隐患联治、矛盾联调、服务联动。今年以来,通过“四网协同”处置突发事件15起,提供法律咨询200余人次。

本土模式激活治理“神经末梢”

  结合藏族文化传统,天祝县创新“一条板凳工作法”“一碗烩菜办丧事”等16种基层治理模式,将群众工作融入日常交流、民俗活动中。如通过“板凳会”现场调解草场纠纷、邻里矛盾,依托传统“烩菜宴”宣传移风易俗政策,实现治理需求与文化习俗的深度融合。

  “我们要让网格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服务站’。”天祝县综治中心主任王殿富表示,下一步将优化“一线岗”工作流程,深化部门联动,打造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治理品牌,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筑牢平安稳定根基。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