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网”,擘画基层治理“新画卷”;众多“格”,搭建便民服务“连心桥”。近年来,玉门市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抓手,立足“小网格”、融入“微服务”、发挥“强作用”、筑牢“大平安”,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不断提升。
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我家楼门前路灯不亮了,影响夜间走路,能不能联系物业尽快修好。”近日,玉门市老市区管委会安康路社区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接到居民诉求。网格员立即联系物业安排人员前去修理,当天晚上,路灯又重新亮了起来。
玉门市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按照城市社区每300—500户或1000人左右划分一个网格,农村每个行政村划分为一个网格的划分标准,将全市划分为170个网格,配备170名专职网格员和301名网格工作辅助人员。
成立网格党支部141个,网格党小组35个。健全完善“村(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群众志愿者”五级组织构架,推动党组织工作触角向基层“神经末梢”延伸。
全面推行“网格事务清单管理”机制,将基础信息采集整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隐患问题排查整治、政策法律法规宣传等工作列入责任清单,建立网格服务管理事项指导清单7项,明确网格具体工作22条。
开启矛盾调解新模式
“在民警、网格员、社区干部的调解下,我们邻里之间的问题解决了,心情也舒畅了。”近日,新市区街道南街社区居民赵某和楼上邻居陈某因房屋漏水产生纠纷,网格员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这一信息,遂第一时间会同民警、社区干部现场调解,及时化解了纠纷。
玉门市全面整合基层网格、派出所、司法所、综合执法等多方资源入驻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成立以网格员为主,“五老”、乡贤能人、“法律明白人”等社会力量为辅的“1+N”调解队伍参与矛盾化解。依托乡、村综治中心打造了“乡贤调解工作室”“铁人说事”“罐罐茶说事室”等15个调解品牌,并先后成立黄伟军、郑平山、张小飞等以个人命名的品牌调解室8个,建成乡村“会客厅”“理事会”“说事角”等基层治理载体65个,探索“村民说事、干部领事、大家议事”的三级工作法,形成发展大计干群共谋、发展成果村民共享的良好氛围,实现管理服务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的前移。
打通民生服务新渠道
“解决问题很高效!我将小区路口红绿灯故障的照片上报至活力网格,没想到不到一小时就修好了!”近日,玉关路社区第三网格网格员高兴地感慨道。
玉门市以“一网统管”为牵引,用科技赋能社会治理,提升城乡智能治理水平。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扁平化管理”的原则,玉门市研发了“活力网格管理信息系统”和微信小程序,纵向链接基层网格员,到达村组和社区楼院,横向链接住建、民政、交通、市场监管等31个政府职能部门。
网格员通过入户、管控、巡查、处置、报告等途径收集各类信息通过微信小程序直报信息系统,可第一时间分流交办至各职能部门,构建“集中受理、统一分流、全程监督、闭环运转”为一体的扁平化网上网下协同工作体系,形成“线上反映问题、受理矛盾,线下解决问题、提供服务”的良性互动,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