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四个实战化”筑牢主动创稳底板

发布时间:2024-11-06 11:19:11     来源:甘肃法治报

“四个实战化”筑牢主动创稳底板

——武山县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水平持续提升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

今年以来,武山县综治中心坚持以主动创稳为统揽,以创建“枫桥式综治中心”为抓手,着力推进综治中心、网格管理、三调对接、信息平台“四个实战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平安稳定。

扎实推进实体化运行

走进武山县综治中心,前来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各个功能室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让群众的诉求得到有效解决。

“投资420余万元,新建成596.55平方米的县综治中心,按照‘1厅+N室’模式。”武山县综治中心主任王新苗介绍说,设立群众接待大厅1处,设置婚姻家庭纠纷、劳资纠纷、医疗纠纷等各类行业领域专业调解室7个,信访接待、法律咨询服务、诉调对接登记受理、矛盾纠纷登记受理等服务窗口7个,速裁法庭、金牌调解员室、指挥调度室、分析研判室等功能室15个,内部功能科室齐全,规范化建设实现提档升级。

不仅如此,还持续健全完善县综治中心运行机制,统筹整合综治、信访、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等常驻单位人员力量19人,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式管理,人社、卫健、妇联、交警等轮驻单位8人,设置民政、住建、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相关单位为随叫随驻岗位。

全面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近日,武山县鸳鸯镇某村“两委”及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了一起邻里纠纷。村上网格员了解到该起纠纷后,联系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时介入调查调解,最终双方尽释前嫌,重归于好。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组织发动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基层群防群治力量,常态化对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开展‘地毯式’ ‘滚动式’排查,确保了矛盾纠纷排查无遗漏、无盲区。”王新苗介绍说。

据了解,武山县不断完善基层调解组织网络,建立健全377个基层调解委员会,配备1294名人民调解员,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综合采取法律引导、情绪疏导、教育劝导等多种方式及时跟进化解。在综治中心加挂了“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服务中心”牌子,成立了县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置了矛盾纠纷调解室、诉调对接室等功能单元,落实常驻及进驻单位工作人员,确保了矛盾纠纷化解有场所、有制度、有人员。

精细精准推进网格管理

10月26日,武山县鸳鸯镇鸳鸯村网格员党清清在走访排查中发现一起邻里纠纷,村民张某长期在外地务工,而土地却被邻居无偿耕种,因补偿问题产生纠纷。得知这一情况后,党清清联合人民调解员联合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调解意向,握手言和。

据介绍,武山县持续优化整合基层各类网格,对网格内人、地、事、物、组织等基本要素进行全面摸底和归纳统计,严格按照标准划分网格419个,其中社区网格58个、农村网格361个,选优配强网格员419名,明确了网格员基本职责和服务管理工作流程,实现了精细化网格服务管理工作格局。

不断增强三调对接质效

武山县及时组织召开全县“三调”对接工作推进会议,制定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诉调对接进一步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实施方案》《武山县诉调对接工作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落实矛盾纠纷警调对接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健全完善诉调、警调、访调对接工作机制,不断规范集中受理、精准分流、综合调解、司法确认等工作程序,全力推进“三调”对接工作走深走实。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