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发送电诈警情通报;对困难人员、民政救助对象、独居空巢老人等群体进行走访;聚焦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服务……近期,兰州市城关区下辖25个街道180个(村)社区的1578名网格员走家入户,指导帮助居民填写《基本信息采集表》并上传至数据库,意在建好建全“一张民情地图、一套民情台账、一本民情日志、一份民情连心卡”,将“一网两访三为”(一网即“多网合一、一网通管”网格管理;两访即大走访、大家访;三为即用心为、用情为、用力为)基层治理新模式落实落细,画出基层治理更大“同心圆”,推动主动创稳、主动创安提质增效。
“一网”网尽格中事
连日来,城关区靖远路街道白塔山社区网格员朱红霞驻点在小区出入口,详细登记每户居民的信息并组建微信群,实时发送电诈警情通报,及时解答相关问题,受到居民群众一致好评。
“这是一个毗邻白塔山东麓的新楼盘,我们需要和物业携手,共同为住户提供多元化服务。”朱红霞对记者说,她理解的“网格+”就是在网格内揽民情、解民忧,站好基层治理的“前哨岗”。
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民情地图·小兰善治”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广武门街道细致划分68个网格103个微网格,探索“网格+社区合伙人”工作模式,吸纳辖区“双报到”党组织、党员、“两代表一委员”等1533名多元力量。集中408名骨干,建立了医疗、法律、金融等专业服务团队7个,盘活200余项共享资源,匹配300余件居民需求,建立43个民生项目,设立“和为邻工作室”“睦邻客厅”“小板凳议事会”等协商议事平台。今年以来,化解矛盾纠纷41起,为民办实事375件,形成了“动态排查、分类交办、联合调处、回访销号”的“一网治理”闭环流程。
“两访”访到心坎上
“让充分优质供热成为兰州的一张民生名片。”8月23日,兰州市委市政府对今年冬季供暖重点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城关区立即响应“访民问暖”长效机制和“接诉即办”工作机制,通过开展大走访、大家访,对群众反映的相关问题快速响应、及时处置。
“线上接单,线下办理。” 为让大走访、大家访真正“访”到居民的心坎上,城关区通过网格员日常入户,在对群众的“大事小情”做好记录上报的基础上,积极宣传政策法规、排查安全隐患、提供代办帮办服务、化解矛盾纠纷等,持续完善“三张清单”和民情台账,把“弱信号”变为“强感知”。特别是对困难人员、民政救助对象、独居空巢老人等群体实行每月必访,各街道有针对性地提供民政救助、医疗保险、生活照料等惠民服务,实现基层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服务优、自治好。
“三为”为民解忧愁
8月20日上午,皋兰路街道周家庄社区接到居民反映,某家属院年久失修,院内自来水管跑冒滴漏,给居民出行造成困难。
当天下午,“一亲三心”工作队立即前往该家属院了解情况,听取居民意见建议,组织召开社区民主协商议事会,商议修缮计划,制定收费标准,确定施工人员。经过4天的修缮,自来水管破裂问题圆满解决。
坚持以民生改善为出发点,聚焦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厘清问题脉络,深挖社区“大党委”力量和衍生资源,用心为、用情为、用力为,向群众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服务,这是城关区画出基层治理更大“同心圆”的关键一笔。
今年以来,城关区广泛动员各方力量,让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有了“观察员”、矛盾纠纷有了“调解员”、冷暖需求有了“供应员”,实现小事不遗漏、难事不回避、事事能落实、件件有回音。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杨丹)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